请登录 免费注册
分享
  • 微信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QQ空间
  • 开心网
  • 豆瓣
会员服务
进取版 标准版 尊贵版
| 设为首页 | 收藏 | 导航 | 帮助 |
移动端 |
官方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收获行业前沿信息
产品 资讯
请输入产品名称
噪声分析仪 纺织检测仪器 Toc分析仪 PT-303红外测温仪 转矩测试仪 继电保护试验仪 定氮仪
首页 产品 专题 品牌 资料 展会 成功案例 网上展会
词多 效果好 就选易搜宝!
上海希和科技有限公司
新增产品 | 公司简介
注册时间:2009-02-11
联系人:
电话:
Email:
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目录 公司新闻 技术文章 资料下载 成功案例 人才招聘 荣誉证书 联系我们

产品目录

实验室其它常用产品
BRAND常用耗材
pall 过滤产品
微生物检测类
过滤膜系列
**防护用品
保护用品(手套 保护服)
**用品(口罩 保护镜)
容器类
树脂特殊容器
树脂容器
取样袋
玻璃容器
塑料容器
培养 分离 分析
培养机器 用品
试剂
分离 分析 滤纸
分注 移液器
设备 保管 搬运
实验台
防潮箱 干燥箱
台车 椅子 搬运
实验室检测仪器
天平 天平相关品
温度 温度管理机器
水质 土壤检查机器
Merck 实验室常用产品
水质与食品分析产品Water and Food Analytics
实验室移液产品和耗材BRAND
汽车清洁度检测产品系列
汽车清洁度检测专用操作柜
清洁度专用过滤配件系列
清洁度专用过滤膜系列
清洁度检测专用清洗液体
ATAGO 系列产品
临床用折光仪
旋光仪
在线折光仪
阿贝折光仪
数显折射计
浸入式数显折射仪
吸入式数显折射仪
笔式数显折射计
蔬果酸度计
葡萄酒专用折射计
MILLIPORE 滤膜、过滤器、纯水产品
MILLIPORE过滤膜
MILLIPORE过滤装置
MILLIPORE过滤附件
MILLIPORE微生物检测产品
MILLIPORE针头式过滤器MILLEX
MILLIPORE离心超滤产品
MILLIPORE无菌检测
MILLIPORE SDI测试仪
MILLIPORE纯水机
MILLIPORE完整性测试仪
MILLIPORE有害废物过滤系统TCLP产品
MERCK MILLIPORE 微生物系列产品
空气微生物采样系统
微生物限度检测系统
ADVANTEC 滤纸、滤膜、滤器产品
ADVANTEC试纸
ADVANTEC定性滤纸
ADVANTEC定量滤纸
ADVANTEC色谱层析滤纸
ADVANTEC圆筒滤纸
ADVANTEC玻璃纤维滤纸
ADVANTEC复合滤纸
ADVANTEC石英纤维滤纸
ADVANTEC PTFE滤纸
ADVANTEC混合纤维素酯膜
Whatman 滤纸、滤膜、滤器产品
Whatman定性滤纸—标准级
Whatman定性滤纸—湿强级
Whatman定量滤纸—无灰级
Whatman定量滤纸—硬化低灰级
Whatman Cyclopore聚碳酸酯膜和聚酯膜
PM2.5空气检测
Clean-Trace™环境洁净度检测系列
Colilert水中微生物检测系列
MERCK 微生物检测培养基
颗粒状脱水培养基
实验室常规设备
搅拌 振荡机器
搅拌机器
铝箔皿/铝箔盘
OPTRIS红外测温仪器
CheckLight水质**监测设备
首页 >>> 技术文章 >

技术文章

2016年我国汽车也要限制有害物质了,Ready?

2016年我国汽车也要限制有害物质了,Ready?

【导读】

2015年6月1日,工信部发布《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对总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M1类)铅、镉、六价铬、汞、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六种有害物质的使用和可回收利用率实施管理,《管理要求》全文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十九条等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以下简称《管理要求》)。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管理要求》制定的背景及必要性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产业。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2300万辆,连续六年****;汽车保有量达1.54亿辆,位列全球**。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仍将是全球*具成长潜力的汽车市场之一,同时,中国汽车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和交通堵塞等因素的严重制约。转变粗放的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提升汽车行业绿色制造水平,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要求。汽车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行业。我国作为汽车制造大国,尚未摆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生产汽车每年消耗上千万吨钢铁、上百万吨塑料,以及大量橡胶、玻璃、纺织品、有色金属和各种化工产品等。此外,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等有害物质被广泛应用在汽车钢材、玻璃、刹车片、电子器件、镀层等部件或材料中。加强汽车有害物质管理,提高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率,可以降低成本,缓解汽车行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提升我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欧、美、日、韩等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对汽车有害物质及回收利用领域管控已十余年,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技术应用、清洁生产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环境效益显著,并形成了明显的绿色竞争优势。举例来说,欧盟自2000年颁布《2000/53/EC指令》以来,汽车中铅的平均使用量减少90%以上,镉、六价铬、汞的含量基本趋于零,汽车可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日本于2002年颁布《汽车回收再利用法》,至2011年,平均单车含铅量已降至96克/辆,ASR的循环利用率达93%。我国行业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有害物质使用管理仅相当于欧洲2008年的管理水平,使得我国汽车产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二、我国汽车行业有害物质及可回收利用率现状
  
自2004年起,相关部门先后发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等政策文件,引导汽车生产企业提高产品的可回收性;并制定了《道路车辆 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计算方法》(GB/T 19515-2004)、《汽车部件可回收利用性标识》(GB/T 26988-2011)、《汽车回收利用 术语》(GB/T 26989- 2011)等一系列标准,有力推动了汽车有害物质和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工作。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受国外汽车行业先进理念及相关技术的影响,我国汽车企业已经接受了汽车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和提高可回收利用性的管理理念,并有一定的技术储备。据调查,我国70%的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建立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率管理体系;铅、镉、六价铬、汞、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等有害物质主要存在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紧固件、后视镜、车灯等豁免范围的部件材料中,且绝大多数都已具备可靠的替代方法或技术。
  
但我国汽车行业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对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管控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强,企业间水平参差不齐;二是没有从源头有效控制有害物质使用,开展易拆解、易回收性设计与绿色选材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三是缺乏拆解技术信息支持,如存在**和污染危险汽车零部件的拆解和处置方式、对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存在**威胁的零部件进行标识等,导致报废汽车实际回收拆解效率低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三、《管理要求》的主要内容
  
《管理要求》强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加工技术工艺等全过程推进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并推行年度发展报告制度,开展绿色评价,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一)推行生态设计,支持汽车企业开发绿色产品。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在设计生产阶段采取环境友好的设计方案,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可拆解和易拆解性,便于回收利用阶段的拆解以及材料的分拣,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和效益。
  
(二)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打造绿色供应链。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向各级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传递相关管理要求,在零部件和材料的设计生产阶段尽可能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等有利于环保的材料、技术和工艺,落实材料标识要求;向下游回收拆解企业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发布《汽车拆解指导手册》,说明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材料和有害物质使用信息,支撑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实现环保、高效、**、精细拆解。
  
(三)强化绿色监管,开展绿色评价。在将有害物质使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纳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进行前置审批的基础上,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定期向我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报送有害物质使用及可回收利用率等相关数据和信息,并推行年度信息披露制度,由我部每年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引导绿色消费,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提高环保水平。
  
四、《管理要求》的特点
  
(一)在管理方式上。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事后监管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除将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纳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进行管理外(将尽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管理要求》明确建立事后披露机制,对豁免范围外的有害物质使用情况进行报送统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开发布汽车行业绿色发展年度报告,充分依靠市场和社会舆论等方式来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二)在管理范围上,充分借鉴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技术管理基础,采取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方式,首先对产量*大、*具代表性的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的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M1类车辆)类型实施管理。同时,根据行业现状和技术发展水平,适时、逐步扩大产品类别实施范围。
  
近期,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制造业按照“**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管理要求》是汽车行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举措,通过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开展绿色评价,引导实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上一篇:我国将集中清理农兽药标准 2020年农残标准将过万项
下一篇:一张表看懂CMA/CNAS/CAL的区别
              
若网站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过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及时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