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讯:平均2.8天命名交一艘船!上海三大船企今年首月效率**高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进入2024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三大船企——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三赢”理念为指引,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今年1月平均2.8天命名交付一艘新船,创造了历史新高,呈现出积极作为奋力一跳、上海造船风景独好的壮观图腾。
据统计,3家船企今年一月以来累计命名交付船舶11艘。其中,中**船型占比达82%,清洁能源动力占比达64%。主要包括江南造船交付的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15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15500TEU常规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7600车位LNG双燃料动力大型远洋汽车运输船(PCTC);沪东中华交付的全球首型13000TEU 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13500吨多用途重吊船;外高桥造船交付的7000TEU中型集装箱船、11.4万吨阿芙拉型成品油船、19万吨好望角型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等。
****目标提出
今年以来,江南造船新船接单、开工、入坞、出坞和试航“应接不暇”。该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13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斩获6艘订单,这不仅是今年全球首笔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箱船订单,也使得江南造船“鲲”系列集装箱船的订单数量达到了18艘。
与此同时,江南造船还完成了1艘14000TEU大型集装箱船开工、1艘15000TEU大型集装箱船入坞,以及93000立方米VLGC、98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和15000TEU大型集装箱船试航等多个生产节点。据了解,2024年,该公司交船目标为9型24艘,年度营收、净资产收益率、研发投入、人均营收、人均效率等指标将继续提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今年1月明确提出从单厂营收作为指标,瞄准世界单厂**的目标踏上夺冠之路。为此,江南造船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推动船型升级、科技**、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供应链变革、用工管理模式重塑等;推进精益生产,建设新的质量体系,构建质量模型与生态;推进基于成本、人机融合的机器人智造技术体系。
LNG产能持续优化
2024年是沪东中华搬迁长兴岛的启动之年,也是该公司LNG产能倍增战略加快落地的关键之年。虽然面临边搬迁边增能等一系列困难,但沪东中华依然将全力以赴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沪东中华2024年全年计划完工交船20艘,营业收入达230亿。其中,计划年内交付7至8艘大型LNG运输船,力争将中国LNG运输船建造推向新高度。
在锚定年度目标的同时,该公司还将不断完善企业治理,加强风险防控,履行强军首责,做强做优做精核心主业,扎实推进成本工程,坚持科创降本,坚持数智赋能,坚持价值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加快建设长兴二期数字工厂。
今年1月以来,除交船外,沪东中华还完成了1艘13000TEU 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二合一”试航、1艘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开工、1艘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14000立方米LNG加注运输船出坞等生产节点,并完成了全球*先进N096*新薄膜型SUPER+围护系统的建造,全船液货舱以超过99%的一次性提交合格率和3次殷瓦薄膜密性零漏点的优异成绩获得船东高度评价。
大型邮轮更大期待
外高桥造船提出了“夯实大型邮轮主体地位,提升民船海工盈利能力”的2024年经营方针,明确了“提质效、防风险”的年度管理主题。2024年,该公��全年交船目标为4型22艘。该公司要求,坚持按照“邮轮**、一体两翼”谋划企业长远发展,将提高盈利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将内控体系建设作为企业稳健运行的重要抓手,将重大经营生产风险防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年以来,除交船外,外高桥造船还完成了1艘18万吨双燃料动力好望角型散货船开工、2艘7000TEU中型集装箱船出坞、4艘7000TEU中型集装箱船入坞,以及1艘7000TEU中型集装箱船、1艘19万吨双燃料动力好望角型散货船试航等多个生产节点,为该公司实现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外高桥造船还明确了大型邮轮工程自主设计和自主建造的目标。该公司正积极总结提炼突破大型邮轮总装建造、管理**及相关流程等方面的经验,形成外高桥造船的邮轮知识工程。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将进一步明确未来提升的目标和计划,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全力推进国产大型邮轮2号船的建造。
据了解,截至目前,上海三大船企累计手持订单量超200艘,交船期已安排至2028年。其中包括全球*大10800车LNG双燃料动力PCTC、全球*大24000TEU级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一批**船型。2024年,上海3大船企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国船舶集团2024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以“三赢”提质效、以改革求突破、以**促发展,用好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两个途径,发挥科技**、产业控制、**支撑三个作用,加快提升价值创造、人才强企、改革**、执行落实四大能力,在确保完成2024年全年各项生产经营的同时,为上海和中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文/何宝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