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我国水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
(1)海洋环境污染
2003年,全海域二类海水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比年减少3.1万平方公里;三类海水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3万平方公里;四类海水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3万平方公里;劣四类海水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减少0.1万平方公里;其余为一类海水,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
2003年,近岸海域污染有所减轻。近岸海域237个监测点位中,一、二类海水比例占50.2%,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占30.0%,较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影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石油类、铅和化学需氧量超标,个别海域溶解氧、铜和汞超标。
(2)淡水环境污染
2003年度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38.1%的断面满足类水质要求,32.2%的断面属类水质,29.7%的断面属劣类水质。其中七大水系干流的118个国控断面中,类水质断面占53.4%,类水质断面占37.3%,劣类水质断面占9.3%。各水系干流水质好于支流水质。
海河水系污染严重,劣类水质断面占50%以上;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劣类水质断面占40.6%;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淮河干流以类水体为主,支流及省界河段水质仍然较差;松花江水系以类水体为主;珠江水系、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良好,以类水体为主。
按照综合污染指数比较,2003年度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与上年相比,海河、辽河和淮河污染程度略有减轻,松花江、珠江和黄河支流污染加重。七大水系主要呈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等。
2003年度监测的28个重点湖库中,满足类水质的湖库有1个,占3.6%;类水质湖库有6个,占21.4%;类水质湖库有7个,占25.0%;类水质湖库有4个,占14.3%;劣类水质湖库有10个,占35.7%。 
表1、2003年度重点湖库水质类别统计
个数水系
个数
主要污染指标
三湖
3
0
0
3
总氮、总磷
大型淡水湖
10
3
4
3
总磷、总氮
城市湖
5
0
3
2
总磷、总氮
大型水库
10
4
4
2
总氮、总磷
总计
28
7
11
10
总磷、总氮
比例(%)
100
25
35.7
39.3
2003年,国内47个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31个城市全年水质达标率大于80%,水质状况良好,其中22个城市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状况优;8个城市水质达标率在50%~79.9%之间,水质一般;8个城市水质达标率小于50%,水质较差。与上年相比,国内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基本稳定。
 地表水源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粪大肠菌群、生化需氧量等;地下水源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硫酸盐等。
(3)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3年,国内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60.0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2.4亿吨,比上年增加2.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亿吨,比上年增加6.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33.6万吨,比上年减少2.4%。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511.9万吨,比上年减少12.3%;城镇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821.7万吨,比上年增加5.0%。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129.7万吨,比上年增加0.7%。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40.4万吨,比上年减少4.0%;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89.3万吨,比上年增加3.0%。
表2、国内废水及COD排放量年际对比
项目
年度
废水排放量(亿吨)
COD排放量(万吨)
氨氮排放量(万吨)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1999年
401.1
197.3
203.8
1388.9
691.7
697.2
-
-
-
2000年
415.2
194.2
220.9
1445
704.5
740.5
-
-
-
2001年
433
202.6
230.3
1404.8
607.5
797.3
125.2
41.3
83.9
2002年
439.5
207.2
232.3
1366.9
584
782.9
128.8
42.1
86.7
2003年
460
212.4
247.6
1333.6
511.9
821.7
129.7
40.4
89.3
年度增减率(%)
4.7
2.5
6.6
-2.4
-12.3
5
0.7
-4
3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