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零部件以及焊接接头的表面开口性缺陷的透渗检测工作。本文出自奥瑞视 2. 编制依据 2.1 JB/T4730-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2.2 GB/T 23911-2009《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用试块》 3. 检测人员 3.1从事渗透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并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3.2检测人员的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每年检查一次,且不得有色盲、色弱。 4.检测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接受委托单进行登记留存,明确委托检测的具体要求,落实检测人员(满足第3条要求)。 4.1.2查阅有关技术资料,明确检测依据和执行标准。 4.1.3查明受检工件的材料、规格、结构、检测部位及表面状况,联系落实检测部位表面处理(见4.3.2和4.3.3)。 4.1.4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定相应的检测灵敏度和工艺要求等。 4.2器材准备 4.2.1对比试块对比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检测剂性能及操作工艺。其类型有铝合金试块和镀铬试块。对比试块使用后要进行彻底清洗。用丙酮仔细擦洗后,再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混合比为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或用其它有效方法保存。 4.2.2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快干式显像剂”。对于同一检测工件,不得混用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应存放在低温,暗处,避免阳光直射。每批渗透剂的性能应用对比试块进行校验,不合格者不能用。检测Cr、Ni、Ti合金材料时要选择符合JB/T4730第5.2条要求进行预清洗。 4.3施工条件准备 4.3.1了解现场条件,包括水源、电源、照明、通风、脚手架等是否满足渗透检测工作的要求,并逐一落实到位。 4.3.2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为6.3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为12.5μm。不能打磨的工件可适当放宽。但工件表面不得有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 4.3.3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范围内的表面需处理好。 4.3.4准备好记录本、记号笔、检测标位图等。检测工艺: 5.1确认渗透检测的工件和部位,其表面状况须满足4.3.2和4.3.3的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编号、标识和记录。 5.2基本操作程序:预清洗 ②施加渗透液 ③清洗多余的渗透液 ④施加显像剂 ⑤观察及评定显示迹痕 ⑥后处理 5.3预清洗 表面清理后还要进行一次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清洗时,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进行。清洗范围应满足4.3.3条的要求。清洗后,检测面上*的溶剂、水分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不被污染。 5.4施加渗透剂 5.4.1渗透剂的施加喷涂方法,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湿润状态。 5.4.2渗透时间及温度:在15-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的渗透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0min。 5.5清洗多余的渗透剂 5.5.1在清洗工件被检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时,应注意防止过度清洗而使检测质量下降,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清洗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除*难于清洗的地方外,一般应先用干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拭,直*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直*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 5.6干燥处理: 5.6.1施加快干式显像剂之前,检测面必须自然干燥。 5.6.2干燥时间通常为5-10min 5.7施加显像剂 5.7.1显像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 5.7.2喷施显像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300-400mm,喷洒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40° 5.7.3显像剂施加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施加。 5.7.4施加后进行自然干燥或用低温空气吹干。 5.7.5显像时间取决于显像剂种类、缺陷大小及被检工件温度,一般不应少于7min。 5.8观察: 5.8.1观察显示痕迹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60min内进行。如显示痕迹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也可超过上述时间。 5.8.2观察应在被检表面可见光照度大于500lx的条件下进行。 5.8.3出现显示痕迹时,必须确定迹痕是否真缺陷。必要时应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必要时应重新进行处理和渗透检验。 5.8.4荧光渗透检测时,缺陷显示的评定应在暗室或暗处进行,暗室或暗处白光照度应不大于20lx。检测人员进入暗区,*少经过3min的黑暗适应后,才能进行荧光渗透检测。检测人员不能戴对检测有影响的眼镜。 5.9复验: 5.9.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复验检测结束时,用对比试块验证不符合要求;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供需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经返修后的部位。 5.9.2决定进行复验时,必须对被检面进行彻底清洗,以除去前次检测时所留下的痕迹。必要时,用有机溶剂进行浸泡。当确认清洗干净后,按5.1-5.6条的规定进行复验。 5.10后清洗 工件检测完毕应进行后清洗,以去除对以后使用或对工件材料有害的残留物。清洗方法可用刷洗、水洗、布或纸擦除等方法。 5.11显示记录 缺陷的显示记录可采用照相、录像和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式记录,同时应用草图进行标示。 5.12质量控制 5.12.1使用新的渗透检测剂、改变或更换渗透检测剂类型或操作规程时,实施检测前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5.12.2一般情况下每周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检测前、检测过程或检测结束认为必要时应随时检验。 5.12.3应定期测定检测环境白光照度和工件表面黑光辐照度、荧光亮度。 5.12.4黑光灯、黑光辐照度计、荧光亮度计和照度计等仪器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校验。 6.渗透显示的分类和记录 6.1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不必记录和评定。 6.2除确认显示痕迹是由外界因素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它任何大于或等于0.5mm的显示迹痕均应作为缺陷显示迹痕处理。 6.3 缺陷显示迹痕长轴方向与工件轴或母线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时,按横向缺陷处理,其它按纵向缺陷处理。 6.4长宽比大于3的缺陷显示迹痕,按线性缺陷处理;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的缺陷显示迹痕,按圆形缺陷处理。 6.5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显示迹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小于或等于2mm时,按一条缺陷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缺陷显示长度之和加间距。 7.质量分级 7.1不允许任何裂纹和白点,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 7.2焊接接头和坡口质量分级按表1进行。 7.3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评定见表2。 表1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
等级 线性缺陷圆形缺陷 (评定框尺寸35mm×100mm)Ⅰ不允许D≤1.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Ⅱ不允许D≤4.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ⅢL≤4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6个Ⅳ大于Ⅲ级注:L为线性缺陷长度,mm;d为圆形缺陷在任何方向上的*大尺寸,mm。表2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
等级 线性缺陷圆形缺陷 (评定框尺寸2500mm2 35mm×100mm)Ⅰ不允许D≤1.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ⅡL≤4D≤4.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ⅢL≤8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6个Ⅳ大于Ⅲ级注:L为线性缺陷长度,mm;d为圆形缺陷在任何方向上的*大尺寸,mm。 8 在用承压设备渗透检测: 对在用承压设备进行渗透检测时,如制造时采用高强度钢以及对裂纹(包括冷裂纹、热裂纹、再热裂纹)敏感的材料;或是长期工件在腐蚀介质环境下,有可能发生应力腐蚀裂纹的场合,其内壁宜采用荧光渗透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现场环境应符合 5.8.4的要求。 9 检测报告 9.1检测报告应按规定的格式填写。 9.2检测报告由PTⅡ级人员填写,并由PTⅡ或PTⅢ级人员审核。 10.**文明施工 10.1**参检人员和配合人员都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 10.2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文明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10.3加强施工现场**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督和检查,进一步落实**生产责任制。 10.4**现场人员都必须听从和接受**工作人员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10.5对*场合(如锅筒、容器内)的检测施工,还必须制订专项**技术措施。并在检测实施前,对参检、配合人员进行**教育和**技术措施交底。 10.6坚持**文明、禁止野蛮言行。人人有权制止和上报**违章、不文明施工的行为和现象。 10.7自觉做好施工现场**生产、文明施工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器材的回收整理,工件、场地的清扫等。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施工环境**文明、卫生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