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靠分布式光伏“发家致富”遥遥无期

 

  发电集团新能源成本优势尽显

  酝酿多时的新电改方案一直未*后落定。而根据媒体的描摹,我们也能知其形了。此轮电改的核心,是确立了电网企业新的盈利模式。电网企业不再以上网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入过网费,确保电网企业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收益水平。

  而如果按照新电改“放两头管中间”的思路,缩短电力买卖双方的距离,二者直接对话将成为可能。那么,发电企业或许会自己成立售电公司,成为“发售一体”,直接卖电给用户。

  直购电让竞价上网成为发电侧的*大变化。新一轮电力改革具备了明确的市场化取向,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并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发电侧的竞价上网令发电集团的成本优势尽显,2010年前后五大发电集团扎堆上马清洁能源,将直接拉低发电集团的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风电、光伏电尤其是相对更加成熟的水电的成本优势尽显。

  尽管能源基地的火电项目具有低燃料成本的天然优势,然而在碳交易市场和逐步完善和碳减排的压力下,为争取更多成本优势,五大发电集团必将平衡煤电与清洁能源的发电量,达到*大成本优势。

  靠分布式光伏“发家致富”遥遥无期

  随着逐步完善,风电、光伏的发电量必将逐年增长,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电力将通过特高压源源不断地送往负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的同时带来的是成本的下降,到那时,光伏上网电价补贴也将逐渐削减。

  那么,作为点状的个体分布式光伏发电者又会何去何从?小拙分析,与发电集团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相比,分布式光伏发电如不成规模,就只能为自家的碳减排做做贡献了。当然了,对于家庭来说,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还是很好的,对于那些不在乎短期成本的光伏发烧友来说,装个家庭光伏发电系统是不错的选择。

  小拙采访过一个家住顺义的徐姓光伏“发烧友”,同时也是政府官员,他直言:“这只是一种爱好,靠这个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

  分布式光伏催生更多独立配电网?

  有人说,新电改放开发、售两头,在经济开发区等相对独立的供电区统一组织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余电上网部分可向该供电区内其他电力用户直接售电。这样会在多个经济开发区催生更多的独立配电网。

  这种说法也并非无据可查。国家能源局2013年颁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文件中,明确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企业在配电网内进行交易。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就近消纳、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而且,办法鼓励项目投资经营主体与同一供电区内的电力用户在电网企业配合下以多种方式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就近消纳。

  这样一来,如果某个区域内,大多数家庭装有分布式光伏设备,那么,这个区域的电网将自成体系。这种分布式光伏区域电网适用于负荷较集中的小规模城镇,而非资源富集区域。但是,有一个前提是,区域电网内必须配套一定的储能设施,以保证电网的**稳定。

  分布式光伏应用接近于负载,所发电力可直接就近消耗,减少了电力输送损耗。如果配套一定的储能设施,那么连电力输送设施投资也可减少,并降低了电网的调峰损耗;这样,能源的利用效率就得到了大幅提高,也减轻了电网的调峰压力。

  这些都是排除万难后的理想化状态。就目前而言,以太阳能、风电为主电源的区域电网恐怕只有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了。然而,基地运行几年时间,突破了一系列诸如实现大规模新能源入网的可控可调、联合发电全景监测与协调控制技术等多个技术难题才得以**运行。

  如今,分布式能源理想化应用**于示范应用,而大批规模化应用也会先从青海、甘肃、宁夏等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始(已应用)。因此,在以分布式光伏为主电源的城市配电网还尚属实验阶段的时候,在一系列技术难题尚未解决之时,谈新电改催生更多配电网还为时尚早。

  推进输配分离?

  有人说,新电改会促使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进而形成大量的配电网独立运营企业,加上国家对于直购电的政策引导,必将会挑战当地电力公司权威性,促使电力公司选择与其合作,从而加快推动了输配分离的实现。

  那么问题来了。改造成本谁来分摊?供电质量和**如何保证?技术课题的研发谁来承担?

  小拙翻阅《2014中国光伏发展报告》得知,配电网的改造成本令人之高唏嘘。报告提到,相较于其他并网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成本在发电项目总投资的占比中仍然居高,需要通过适当的补偿和分摊机制、技术和模式**等方式加以解决。

  根据国外研究,如果布局和并网方式不合理,分布式电源接入引起的电网改造成本可能超过项目投资的25%。

  如果我们仅从发展分布式光伏的角度来讨论输配分离的合理性,技术、资金、**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目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源源不断送至负荷地区还是相对*经济、***、*低碳的解决方法。

  新电改有利于构建市场化的电力交易体系,配合国内碳排放交易权交易市场的*终确立,能为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绿色发展,构建能够接纳更多新能源电力的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大电网的支撑。

  期待“万能”的智能电网技术快速发展,让有阳光的地方就有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