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网 指出,劫难后的中国轮胎业已告别了双位数的经济增势,进而步入了以7%~8%区间的趋稳时期;但在持续的高产出及扩充的市场需求背景下,反向增长的市场经济未免有些尴尬。于是,业内人士纷纷猜测:究竟是“谁”捆绑了轮胎经济呢?
试分析,具备较完善轮胎工业体系,产量、出口量、企业数量均居****的中国轮胎行业为何会面临微利尴尬呢?
放缓的经济增速、趋快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市场转“轻”势头显露,以钢材为首的重产业逐渐“失宠”,此趋势的演进又使轮胎领域需求*大的矿山工程类轮胎需求紧缩。与此同时,受使用条件及技术水平的影响,轮胎翻新率“顺势”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全钢轮胎产量增长219万条,其中出口增加218万条,内销只增加1万条,对于年内销超5000万条的市场来说,0. 02%的增长率确实有些“出乎意料”。除此之外,动荡低迷的全球经济亦对国内轮胎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放眼国内市场,持续发威的产能过剩已侵吞了不少企业,加之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更是将国内轮胎企业推上了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
再从轮胎上游原料市场进行分析,为迎合中国轮胎业的高速发展,全球天然橡胶行业也做出了调整,但以扩大种植面积、提升的期货价格波动幅度的“迎合”却再次阻碍了中国轮胎业的规划之路。
中国轮胎网分析,身处国际大市场中的我国轮胎业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走出**的国内轮胎企业也大都处在市场价值链的低端。试问:在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集中度不高、资源利用率低消耗大、整体竞争力疲软等消极特征的捆绑下,中国轮胎行业该以何来支撑经济的高增势呢?国产轮胎的国际化优势又该如何塑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