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2007年行业盘点:电力告别短缺

[日期:2007-12-1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字体:大 中 小]
     2007年,电力行业可谓波澜不惊,发展顺畅。

    也许,大部分人对2004年由于“电荒”造成国内城市大面积的“拉闸限电”还心有余悸,当时由于缺电造成的国内城市用电停电平均时间达到9小时25分钟,而2007年1—9月,国内城市停电平均时间仅为7分半。2005年、2006年两年时间,经过从装机规模高速发展缓解电力紧张,到“上大压小”等诸多深度调整,电力新格局基本形成,国内电力已实现总体供求平衡。

    在供需矛盾缓解的同时,这一年,电力工业在节能降耗、科技**等方面均有突出进展。

    建设提速:装机总量逾七亿

    据中电联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电力工业继续以超过GDP增长的速度,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电力装机总量到2007年底将突破7亿千瓦,实现新跨越。

    建设速度仍是这一年*大的看点之一。截至2007年11月,国内电源建设新增装机容量8207.93万千瓦。其中水电1074.4万千瓦,火电6774.85万千瓦,核电212.00万千瓦。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3392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9717公里。正是如此大规模的电力建设,才保障了2007年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电力供应仍然强劲,使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我国电力的加速发展令全世界瞩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王永干秘书长说,我国发电装机从2000年的3亿千瓦发展到4亿千瓦用了4年;从4亿千瓦到5亿千瓦用了19个月;而从5亿千瓦发展到6亿千瓦只用了不到1年,从6亿千瓦到7亿千瓦则用时更短。这样的建设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电力建设的高速度使得社会用电量的增长成为可能,截至2007年10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26726.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其中**产业用电量72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6%;**产业用电量20364.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第三产业用电量2640.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99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7%。

    技术升级:步入“超超临界”新时代

    随着电力结构调整的加快,30万千瓦、6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机组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2007年,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再次成为电力行业的新亮点,“超超临界”成为经常被提到的新名词,不断见诸报端。

    所谓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也称为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火电技术。超超临界技术*大的优势就是通过提高发电设备的主蒸汽压力和温度,大大提高燃煤效率,节约煤炭资源。

    2007年,随着华能玉环电厂1、2、3、4号、华电邹县电厂7、8号共6台国产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燃煤机组相继投运,我国电力工业已经进入“超超临界”时代。

    以华能玉环电厂为例,目前国内燃煤电厂热效率在33.5%左右,而玉环电厂机组热效率超过45%,其*直接的效果就是减少了煤的消耗。玉环电厂4台机组全部投产后,按年设备利用小时5500小时测算,每年比发相同电量的亚临界机组少用80万吨标准煤,比超临界机组少用40万吨标准煤。如果国内燃煤电厂都能达到玉环电厂设计能耗水平,按2006年火电发电量测算,国内可节约原煤1.6亿吨。

    更为可喜的是,华能等企业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三大主机,分别是由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制造,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参建单位完成了100多个技术攻关项目,解决了设计、制造工艺、材料和监测试验等诸多难题,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都达到了国内新的高度,为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产业化创造了条件。目前国内制造厂家已拥有50台套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订单。

    这些项目极大地提升了电力装备国产化水平,标志着我国电力设备制造水平、电力工程施工水平、电站管理水平都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不仅如此,在百万千瓦机组国产化上2007年也取得突破。去年,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控制实现了国产化,媒体兴奋地把这一技术突破称之为电力机组用上了“中国脑”。2007年,在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自动化控制国产化上,我国再次实现零的突破:国内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也将用上“中国脑”。

    节能减排:煤耗和排放双下降

    作为高耗能和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电力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一直备受关注。2007年,电力工业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使得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突出实效。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王永干秘书长说,2007年1—10月,国内6000千瓦以上规模机组发电生产煤耗为355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10克/千瓦时。按照国内现有燃煤机组发电量计,这看起来不起眼的10克,相当于每年节约电煤近3000万吨。

    此外,国内电厂的其他经济指标也均优于去年,比如线损率为6.23%,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在节能的同时,2007年电力污染物减排也可圈可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烟尘排放控制持续改善。尽管国内火电装机容量高速增长,但烟尘排放却在降低。这是因为新建电厂除尘器效率普遍高于99%,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0毫克/立方米,老电厂也都普遍进行了烟尘控制的技术改造。

    其次,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所有新建大型燃煤机组都按要求同步采用了低氮氧化物燃烧方式,并在环境敏感地区开始建设烟气脱硝装置。

    电力是国内二氧化硫减排的主战场,政府、行业和企业都予以了高度重视。近年来,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建设速度加快,比如广东粤电集团从2002年开始专项投入资金55亿元,对11个电厂共32台886万千瓦现役燃煤机组进行脱硫改造,对1358万千瓦新建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设施,目前其所属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厂的脱硫项目已全部完成,现役机组脱硫率和新(扩)建燃煤机组脱硫率达到90%以上,每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13万吨。这些努力没有白费,今年上半年,在火电发电量增长18.3%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了5.2%。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2007年电力节能减排的又一大特色。

    作为传统清洁能源的水电、核电,2007年的建设步伐依旧迅猛,在三峡、龙滩、公伯峡等一批大水电站相继投产的同时,溪洛渡、向家坝等一批大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截至2007年11月,国内在建水电机组总规模达到了1.32亿千瓦左右。核电方面,随着总装机达212万千瓦的田湾核电站投产,国内核电装机容量已近890万千瓦,同时,为实现2020年投运核电机组达3600万千瓦目标所需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三门、海阳、红沿河等核电项目已相继启动。

    可再生能源在2007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到11月,国内当年新增风力发电机867台,装机容量106.88万千瓦,到年底国内风电场将超过80个风电装机总规模达到450万千瓦以上;生物质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20万千瓦以上。

    “上大压小”淘汰落后生产力也是今年电力节能减排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2007年1月29日,大唐安阳发电厂2台10万千瓦机组实施了“国内**爆”,拉开了国内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序幕。到6月,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1000万千瓦就已完成90%。到10月26日,已经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计划。

    电力“上大压小”工作开展的如此顺利,得益于作为中央级国有电力骨干企业的五大发电集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关停小火电机组。2007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的关停总量占到国内关停总量的80%,为全行业起到了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