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脆弱而不稳定,外需萎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有根本改观。从二季度开始,全球金融市场趋稳,发达国家经济萎缩幅度有所放缓,一些经济指标也显示世界经济正在触底。但各主要经济体复苏主要靠政府投入和政策刺激,政策效果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由于各主要经济体下滑的态势没有根本性改观,就业形势仍在恶化,产能利用率依然低下,全球经济复苏将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份*新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1.4%。同时,在全球经济萎缩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明显,进一步加大了我国产品出口难度。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22.4%。实际利用外资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8月份利用外资下降12.1%。
二是经济企稳回升主要靠政策支撑和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当前,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已见到良好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应会逐步减弱。投资大幅增长主要靠政府投入和银行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支撑,银行贷款大部分集中在大项目上。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7.1%的增速中,投资拉动6.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7.6%。受多数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同时,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等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力度还不够,应对危机、攻坚克难的动力和活力还不足。
三是维持消费持续大幅增长难度很大,外需缺口短期内难以靠扩大国内消费来弥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出口贸易额逐年扩大,外需市场的扩大拉动了我国工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形成了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我国工业还远未形成以消费为主体拉动的格局。在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今年以来,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15%以上的增长水平,上半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达3.8个百分点。受居民收入增长、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内需也需要一个过程。
四是工业经济仍未步入正常增长轨道,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生产经营仍然比较困难。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仅为近年来增长水平的六成左右,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工业效益状况仍不乐观,亏损企业亏损额仍居高不下,前8个月工业利润降幅仍达10.6%。近几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增幅逐月上升。在当前国内需求不足、出口继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效益下滑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
五是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产能严重过剩表现得更为突出。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已严重过剩,造船、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也都存在较为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也存在重复建设倾向。产能过剩、**能力不强、结构调整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的情况没有改变。
六是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发达国家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压力和挑战。去年底以来,发达国家为应对经济衰退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措施。重视发展制造业,谋求结构调整;试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抢占未来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新兴产业发展将带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引发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组,推动形成新一轮经济增长。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复苏缓慢,但如果我国工业仍然保持粗放式增长模式不变,即使现在率先回升,到时还将落后于别人,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形势稍好,尤须谨慎。如果麻痹松懈、应对不力,“关键期”有可能演变为“反复期”,其结果是不进则退,甚至前功尽弃。我们应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坚定不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继续把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密切关注工业经济运行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政策措施,力争实现工业经济**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