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生物燃料:波折的替代之路(1)

同一两年前的意气风发相比,当下的生物燃料行业还未从金融危机之后的低谷爬出。

截至目前,在中粮、中石油和河南天冠之外,即使是中石化也尚未拿到新的燃料乙醇项目准生证。困扰整个生物燃料行业发展的问题是,除了国家补贴之外,目前似乎很难找到太好的盈利方式。

即使对国内*大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之一丰原生化(由中粮控股)而言,国家补贴也至关重要。中金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对于丰原生化的燃料乙醇业务而言,除非国内成品油价格比2008年平均水平上扬40%以上(2008年90号汽油不含税均价为4854元/吨),否则燃料乙醇仍需依赖补贴,并仅能实现微利。

在生物燃料推广力度更大的海外市场,其阶段性目标也已开始收缩。

近日,德国众议院批准了一项决议,将2009年生物燃料掺混率调低到5.25%,低于*初计划的6.25%。但从2010年到2014年实施6.25%生物燃料掺混的政策还未做修改。

虽然壳牌**执行官范德伟日前再次撰文表示,“未来数十年,生物燃料在全世界液体燃料中所占的比例将增加到10%。”但这条替代之路显然并不好走。

低潮

事实上,在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世界的生物燃料热似乎已开始“退烧”。

2009年上半年,美国*大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ADM(Archer DanielsMidland)公开表示,受困于油价暴跌以及生产利润微薄,目前其在美国大约21%的乙醇产能闲置。

ADM执行副总裁约翰·赖斯指出,美国当前还在运营的燃料乙醇工厂每年加工产能为102亿加仑,而2008年下半年这个数字是129亿加仑。

财务数据显示,由于玉米价格上涨以及加工成本的增加,再加上燃料乙醇等平均售价走低,导致ADM玉米深加工业务在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1.11亿美元,而该公司2007年同期的数字却是盈利1.25亿美元。

一些近年来快速扩张的先行者因而不幸出局。

2008年10月,美国**大乙醇生产商VeraSunEnergy因难以承受巨额债务申请破产,并关闭了旗下16家工厂中的12家。随后,它的7家工厂被一家石油炼化商ValeroEnergy收购。而包括东北生物燃料公司、Wisconsin Distiller再生燃料公司等在内,多家燃料乙醇厂商踏上了和VeraSunEnergy类似的道路。

中国的燃料乙醇热潮同样在2008年前后开始回落。

截至目前,国内有5个燃料乙醇项目,分别是黑龙江华润酒精、安徽丰原生化、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和中粮广西木薯项目。

事实上,除了河南天冠与中石油控股的吉林燃料乙醇外,中粮已经掌控了其他三家,成为了行业领跑者。

这与中粮2006年开始的百亿燃料乙醇计划相符合。

按照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的计划,他们决心5年内投资百亿元,实现年产燃料醇310万吨,从而成为继三大石油公司之后的又一能源巨头。

但在2007年前后,“与民争粮”的争议声渐起。怀疑者认为,燃料乙醇消耗的资源比其所能提供的或许还要更多,而中国玉米价格过去两年来上涨了40%。

2007年年中,中国宣布停止审批粮食燃料乙醇项目。包括中粮在内的国内燃料乙醇行业随之开始降温。国际油价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应声而落,更让作为替代燃料的生物燃料处境尴尬。

据媒体统计,中粮虽然分别与内蒙古、河北、湖北、山东4省区政府部门签订了投资额达50多亿元、年产75万吨燃料乙醇的项目协议,并有数个项目处在前期论证之中,但截至目前,中粮也未获得新的项目准生证。

除了中粮之外,北海国发曾收购广西国发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宣布了主业向生物燃料产业转型的计划,但其燃料乙醇项目也迟迟未能获批。

广西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志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有在石油价格保持在80~90美元/桶的区间时,作为替代能源的生物燃料才会有优势,而面对原料成本的提高和政府财政补贴缺失双重压迫的产业难题,不少广西本土从事非粮燃料乙醇企业已经选择了停产。

升级的困扰

对于粮食乙醇的发展道路,中粮早有对策,那就是升级——从粮食原料逐渐向非粮原料转变。

中粮集团总裁助理、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君认为,燃料乙醇的发展有三个阶段。**阶段是以玉米、小麦(资讯,行情)(资讯,行情)为原料,发展燃料乙醇的初始阶段。这是一个过渡期,可以为纤维素乙醇打下基础。**阶段已经是非粮燃料乙醇阶段,以薯类、甜高粱等为原料。

中粮目前已处在**阶段,但现实也许并没有中粮当初所设想的那样美好。

2007年,中粮在广西北海投资达13亿元、年产20万吨的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已经投产。其位于梧州的二期项目虽然有望于年内开建,但目前仍未有正式获批的消息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