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宁教授,其现任生物学院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我国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的**专家。曾发表过《Nature》等杂志的SCI论文80多篇,将DNA指纹、微卫星标记等技术应用于我国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评估,还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开发白血病抗性的DNA分子标记,研制与性连锁快慢羽位点连锁的DNA标记及检测方法。
Invitrogen震撼特惠,**3日,不容错过
现代考古研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生物学手段,将考古学信息和遗传信息结合起来,研究人员追踪家养动物的传播,并且还获得了关于东亚人类迁徙历史的新见解。
研究人员分析了现代猪的基因组以及跨越了将近5000年的驯化猪的祖先的18个古代遗传样本。结果支持了此前的显示猪在中国出现独立驯化的研究,并且提出,从*早的驯化之后,在该地区的其他地方还可能出现了4个独立的驯化事件,几个野生猪的种群没有与家养的猪杂交从而维持了它们的遗传完整性。这项调查可能为证实这些结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份路线图,而且可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猪的驯化,因此也就更好地理解该地区早期人类的运动。
除此之外,国内近期还在考古生物学方面获得了重要成果,比如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解析4000年前古人类的基因组密码,这一古人类的基因组样本来自4000年前的爱斯基摩人的一束头发中,这也成为世界上头个测序完成的古人类的基因组序列。这束爱斯基摩人的头发早在1986年就被考古学家们发现,从格陵兰岛的冻土中被找到后一直被收藏在哥本哈根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历经了20几年。直到2008年,哥本哈根大学的EskeWillerslev**从这些头发束中提取出DNA,解开古人类基因组序列密码之旅开始了。
哥本哈根大学与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科学家们获得了约79%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且将这些序列与现代人类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2次深入的比对分析。经过与现代人基因组进行比对,可以证实爱斯基摩人是5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新大陆,与现代本土美国人并不同源。
原文检索:
“Patterns of East Asian pig domestication, migration, andturnover revealed by modern and ancient DNA,” 作者 Greger Larson,Ranran Liu, Xingbo Zhao, Jing Yuan, Dorian Fuller, Loukas Barton,Keith Dobney, Qipeng Fan, Zhiliang Gu, Xiaohui Liu, Yunbing Luo,Peng Lv, Leif Andersson和Ning Li
作者简介:
李宁,江西省南昌市人,生于1962年7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宁1982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牧医系并留校任教。1988年获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1991年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992年至2001年先后在联邦德国FAL小动物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日本农业水产**技术研究所等有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学院副院长、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兼任国际有名刊物《AnimalBiotechnology》编委、国际遗传学应用与畜牧生产委员会委员、国际家禽基因组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农业生物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遗传学会副主任、“国家农业基因工程产品**委员会”委员。李宁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973”项目**科学家和“863”计划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欧盟第5框架计划负责人;主持各类课题2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60多篇;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动物遗传学》和英文专著《Genomicsand Biotechnology in LivestockBreeding》;其科研成果获***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发明**2项,尚有16项**处于公示期。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63计划先进个人、WCGALP青年科学家奖、首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多项奖励。主要科研成就如下:畜禽功能基因挖掘与分子育种领域。(1)确定了猪促卵泡素beta亚基基因内含子I中存在着292bp、具有回纹结构和31个poly(A)逆转座子序列。该成果是目前美国**局授予的世界上3个有关动物产仔性状基因**之一。研制了适于大规模基因检测方法。其成果获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完**)。(2)与华大基因组的科学家合作,完成了“鸡全基因组SNP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发现鸡单核苷酸碱基变异位点的密度为每千个碱基5个变异位点;家鸡经济性状与野鸡存在巨大差异。该成果发表在《Nature》上(2004年12月9日)。将DNA指纹、微卫星标记等技术应用于我国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评估;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开发白血病抗性的DNA分子标记,研制与性连锁快慢羽位点连锁的DNA标记及检测方法;阐明了鸡性连锁矮小基因的分子遗传基础等多项成果。牛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领域。①体细胞克隆上等母牛技术。克隆囊胚成功率、母牛妊娠率、产犊率均达世界先进水平;**以冷冻卵母细胞为核移植受体成功地生产出体细胞克隆牛;冷冻克隆胚胎移植获得成功。②**荷斯坦种公牛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健康克隆个体,为保种、扩繁开**途径;克隆公牛囊胚发育率达48.3%、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33.3%、出生率20%,总体超过国际同类研究水平。部分阐明克隆牛死亡率高的分子机理,发表在《BiologyofReproduction》上。建立起较为完整、有效的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生产技术平台,取得一批**性成果。利用双标记筛选的转基因成功率90%~100%,转基因克隆牛妊娠率28%,成功培育出同时转有人岩藻糖转移酶等3种外源基因的体细胞克隆牛。现已生产出转有人乳多种基因的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31头,存活23头,是国际上*大的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群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