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气候变迁与物种演变研究组的周浙昆研究员,他对被子植物起源、重要类群的化石历史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曾参与早期被子植物化石的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还发现报道了*早的金缕梅科花化石,*早壳斗科植物的叶化石。
周浙昆研究员带领的古气候变迁与物种演变研究组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新生代植物群古气候重建方面的研究,重点对横断山地区的新生代植物群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定量重建了晚中新世云南开远和临沧两个古植物群的古气候。两项研究成果均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领域有名学术期刊《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JCR Top 15%,Paleontology)。此项研究选取了中国从南至北50个非干旱区域的森林植被为采样点,研究了采样点内所有木本双子叶植物叶片形态特征组合与年均温的相关性,从而建立了叶缘—年均温中国模型。这一模型表明,叶缘—年均温中国模型与叶缘—年均温北美模型*为接近,表明两地区叶片形态与气候相关性的相似性,矫正了以往国际上*为常用的定量重建古年均温模型;同时,这一研究成果为中国新生代化石植物群的古气候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模型。目前,该研究组仍在继续深入挖掘叶片形态所蕴含的更多气候参数信息,为新生代的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更多可靠的研究模型。
BioOne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影响力的整合期刊联盟。这是由一些科学组织、图书馆、学术单位和商业机构联合而成的**合作。目前这个联合组织自66个不同的出版商提供80种以上高水平的生物科学领域研究的现期期刊,其中包括Evolution、Paleobiology等有名国际期刊。而BioOne的目标是持继的整合至少超过200种生物科学领域的期刊。BioOneonline 的featured article是从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中,每个月推选各个期刊的一篇论文,做为该数据库的首页,代表该期刊本月*杰出的论文。
原文检索:
Leaf margin analysis: A new equation from humid to mesic forestsin china" (Su Tao, Xing Yao-wu, Liu Yu-Sheng, Jacques F.M.B., ChenWen-yun, Huang Yong-jiang, Zhou Zhe-kun. Palaios 25: 234-238)作者简介:
周浙昆,男,1956年3月生,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生物地理、植物系统演化、古植物学
学术成就 对被子植物起源、重要类群的化石历史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参与早期被子植物化石的研究,其成果发表于Science;发现报道了*早的金缕梅科花化石,*早壳斗科植物的叶化石,总结了中国豆科植物的化石历史论文,这些成果均在国家学术期刊如“AmericaJournal of Botany”,或国际植物学大会上做口头报告。
从化石历史、现代分布、分类和系统演化等方面对壳斗科,特别是栎属植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壳斗科植物起源于白垩纪中晚期,而主要的分化以及现代属形成的时间是始新世的学术观点。
研究了栎属、青冈属的叶表皮特征以及毛被的演化规律,提出了高山栎分布区形成演变和喜马拉雅抬升隆起关系的假说既高山栎之所以从为横断山地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为是应为它们自身的形态、生理及遗传特征适应抬升以后的生态环境,并从化石历史、现代地理分布,形态解剖,遗传多样性及生理生态等几个方面正式了这一假说,为研究喜马拉雅抬升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高山地区植物的生态适应提供了线索。 研究了金粟兰科、角蒿属的分布模式,在角蒿属的研究中,认为该属起源于东亚地区经过一次间断、三次扩散事件而形成今天的分布模式的。 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70篇,其中包括《Science》(合著)、《American Journal ofBotan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Sciences》,《Taxon》,《Botanical Journal of Linnaean Society》,《Annalsof Botany》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有影响的等国际学术期刊。
参加了中国植物志中英版编撰工作(中文版**卷,英文版第五卷,桑科),合编,参篇专著9部。 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野外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2005年两次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与技术奖提名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