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其中重点提到推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抓好黑龙江垦区等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能源、农业和环保“三位一体”生物天然气县域循环经济。
近日,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理事长张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立足生物质能源产业全局和发展现状,提出了2017年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并围绕能源、农业和环保“三位一体”生物天然气县域循环经济策略,提出了创建秸秆小镇的战略构想。
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目前面临哪些掣肘
中国电力报:生物质能被称为人类利用*早的能源,您对中国这些年来的生物质能发展有何评价?
张平:生物质能的主要形式有沼气、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我国生物质发电投资热情迅速高涨,启动建设了各类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但成本日趋高企,加上准入政策、投资规模、技术要求等多重因素的存在正制约着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发展。
一是进入壁垒高。凡是经营发电业务的企业必须有发电业务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的核发比通常工业行业要严格得多。另外,生物质发电项目实行的“核准制”,也让新进入者较难拿到路条。
二是投资规模大。中、小型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投资大都在几千万元、上亿元左右,这样的资金规模对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压力相当大。
三是技术密集程度高,发电技术种类少。生物质发电技术壁垒也很高,所用设备大部分是专用设备,技术密集程度高,生产流程控制严密。
四是对政府的补贴依赖程度高。尽管国家财政已出台对生物质发电的上网电价依据当地的脱硫电价给予0.25元/千瓦时的补贴,但企业普遍的感觉是,这一补贴标准并不足以弥补企业因发电成本一路上涨所带来的经营困境。
此外,秸秆收购价偏高,令电厂亏损加剧。2015年秸秆平均收购价格每吨达到305~315元,目前,电厂发电成本每千瓦达到0.90元,平均每发1千瓦时电亏损0.15元。
这意味着,电厂发电越多,亏口就越大。
生物质产业面临的困境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全产业链没有打通,特别是原料的供应、运输问题。生物质企业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的价格和运输成本,还要具有一定合理的收货渠道。目前农村劳动力结构在急剧变化,剩余的多是留守儿童、老人,壮劳力越来越少,秸秆打捆运送的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
“十三五”将对生物质能源重新定位
中国电力报:“十三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您对“十三五”生物质产业发展有何希冀?
张平:根据“十三五”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能利用量将达57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锅炉供热每小时将达2万蒸吨,生物质固体燃料年利用量达1000万吨标准煤;生物天然气达100亿立方米;生物质液体燃料总量将达60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400万吨,生物柴油200万吨。此外,发电装机要达到1500万千瓦。
立足生物质产业全局,2017年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一是要对生物质能源进行重新定位。当前,我国农业污染已超过工业污染,接近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农业污染*重指标。
尤其是养殖业畜禽粪便及秸秆露地燃烧对水体与大气的污染*为严重,而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生物质能的开发实现有机污染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此外,生物质能源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小城镇提供清洁能源和工作岗位等也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将生物质能源等同于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而应对生物质能源赋予“多功能重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定义。
二是要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各类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开发已打下初步基础,经过了艰难的启动和初期成长阶段,基本具备了进入快速发展期的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应顺势制定积极、务实和措施到位的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及规划,为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三是要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理顺整体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生物质发电的重点不在于扩大规模,而在于推动“热-电-成型燃料联产”转型升级。如能将生物质能上网电价由0.75元/千瓦时提高到0.85元/千瓦时,即可产生重大推进作用。此外考虑到大气污染防治和为中小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的紧迫需求,成型燃料供热应作为生物质固体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生物质天然气发展方面,我国具有年产千亿立方米以上的潜力。建议明确农业部为一元化主管部门,统筹禽畜粪便、有机垃圾和作物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排环保、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推动和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
对于生物质液态燃料,发展重点则应转移到以木质类生物质为原料的气化合成技术路线和化学合成路线上来。“十三五”期间,要在生物质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上进行重大战略性调整,固体燃料作为技术升级与战略转移,气体燃料启动产业化规模发展,液体燃料通过技术**和战略转移而重新崛起。
四是要增加政府补贴,鼓励农林废弃物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建议凡生产一吨产品,
在原料供应端和生产端各补贴100元。原料供应端重点考虑补贴给农民合作组织。同时启动“绿能”消费配额制度,强制要求主要能源消费者使用5%的认证“绿能”,并逐步增加比例,对不能完成“绿能”消费配额的收取配额税,用于“绿能”生产者的补贴,以助力完成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目标。
五是要创建一批生物柴油特色小镇和秸秆特色小镇。要借力特色小镇的体制机制,在有生物柴油企业的小镇,率先与加油站合作,建立生物柴油混配销售中心,保证将所有地沟油都制成生物柴油,杜绝地沟油回流餐桌;在产粮大省,建设秸秆特色小镇,对秸秆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助力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
六是要加强产业培育,实施“走出去”战略。结合我国目前发展情况,重点培育气化合成生物燃油、糖平台转化生物油品以及生物天然气三项产业化技术与装备的系统集成,以东南亚和非洲为突破口,做好“走出去”的战略准备,让世界共享中国成果。
积极推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
中国电力报:《意见》提出,抓好黑龙江垦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能源、农业和环保“三位一体”生物天然气县域循环经济。这一提法的内涵是什么?
张平: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用菌渣、牛羊畜粪及一切可燃性物质做为原料转换为可燃性能源。根据检测,可燃气体中含有氢、氧、氮、甲烷、乙烯、乙烷等,气化炉每小时可产生2.8立方燃烧气体,高效环保、节能。每户每天只需植物资源3~5千克,即可解决全天生活用能。在所有能源中,唯独生物质燃气*现实、*经济、*方便、*节能、*适用。
在我国,秸秆的应用方式很多。其中,秸秆的沼气转化非常适合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和保护环境的综合项目,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适宜大面积推广,但目前发展秸秆沼气转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发展模式,造成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浪费。二是沼气转化装置大多是小型户用沼气池,管理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三是规模不合理,大多数1000立方米以上的厌氧装置因产出的气消化不了,都没有满负荷运行,沼气发电效率低下。四是在国内沼气池发展到4000多万口的今天,大多数地方沼气既没有走出农村,也没有在农村普及,仍然被当作小能源。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人畜禽粪便的处理和应用仍然是困扰城乡人居环境的重点难题。五是现行的国家补贴政策重建设、轻管理,没有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的格局。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推动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项目,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张平:首先,强化顶层设计,确定发展模式,明确应用方向,将生物质天然气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中,将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资源通过厌氧发酵获得沼气并提纯成天然气,确定为国家引导生物质资源应用的主推模式。
其次,通过财税政策引导生物质天然气的产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技术、专业化管理、多元化投资和适度化补贴,推动清洁能源基地上规模、上水平。
第三,转变沼气是小能源的传统观念。
将转化装置建成单体规模适度、区域布局合理、各自分散运行、统一调度管理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第四,将生物质资源的沼气转化、提纯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加以推广,促进清洁、可持续的生物质天然气基地快速、健康发展。
建设推广秸秆特色小镇
中国电力报:您提到的秸秆特色小镇也是对“三位一体”生物天然气县域循环经济战略的一种实践吗?
张平:是的。以黑龙江为例,这是“国内产粮**大省”,粮食总产近亿吨,秸秆产量是粮食产量的1.1倍。2016年在秸秆禁烧的呼声中,秸秆焚烧期间也被列入国内秸秆焚烧“**位”。
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制板、造纸、压棒燃料、饲料、直燃等单一利用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能使每一个单一利用的企业形成规模尚有缺陷,单一利用的价值较低,没能将秸秆资源真正充分利用,获得的经济效益也不乐观。制约秸秆利用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拓展,难以为振兴农村经济形成支柱。
当前,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战略联盟以技术**为抓手,以黑龙江为突破口,正在哈尔滨呼兰区康金镇、巴彦县巴彦镇规划建设以秸秆收储运为主体,以高新技术的秸秆制作纤维素乙醇联产木质素燃料、生物天然气、富碳农业原料、蛋白饲料、生物肥为核心的秸秆小镇。
该项目规划在每个区域模块式生产基地内年消纳含水率不超过15%的120万吨秸秆,产出30万吨纤维素乙醇等6种高附加值产品。每年可减少汽油消耗30万吨;其副产品5万吨蛋白精饲料可满足供应规模为9000头牛,6000头猪的畜牧场全年的绿色精饲料;5万吨有机肥料与畜牧产生的粪便进行深加工,可满足160万亩农田的土壤改良;10万吨上等木质素可加工2.5万吨上等碳纤维或发电3亿千瓦,其余热可供应万户居民冬季取暖;2亿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可供近1.5万户居民生活用气及发电4.5亿千瓦;30万吨液体二氧化碳可供100万平方米蔬菜暖棚富碳农业的原料、可制作30万吨干冰等上等原料。可以创造直接产生和其衍生加工链条产生的GDP可达近百亿元,利税可达25亿元之多。而所产出的30万吨纤维素乙醇生物燃料,也可通过高新**技术生产出高比例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
该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我们规划,在做出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后��先在黑龙江省推广,再在国内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