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途径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肝纤维化:客观标准评价的比较
在干细胞移植**肝脏损伤的过程中,移植途径的选择可能会直接影响**效果。目的:对比分析经尾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途径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肝纤维化大鼠的差异。方法:75只雄性大鼠中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不进行任何干预;取剩余60只大鼠,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4组干预,其中3组分别经肝动脉、门静脉、尾静脉移植同种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 mL(细胞浓度为1×109 L-1),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细胞培养液。细胞移植4周后,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组相比,尾静脉移植组、肝动脉移植组和门静脉移植组大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尾静脉移植组相比,肝动脉移植组和门静脉移植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肝动脉移植组上述指标与门静脉移植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与模型组相比,尾静脉移植组、肝动脉移植组和门静脉移植组大鼠肝组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Ⅲ型前胶原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尾静脉移植组相比,肝动脉移植组和门静脉移植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肝动脉移植组上述指标与门静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呈典型的肝纤维化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尾静脉移植组、肝动脉移植组和门静脉移植组肝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肝动脉移植组和门静脉移植组改善程度优于尾静脉移植组;(4)结果表明,经尾静脉、肝动脉及门静脉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可改善SD大鼠肝纤维化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其中经肝动脉与门静脉移植的效果要优于尾静脉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