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实验中外源性干扰因素包括标本溶血、标本被xi 菌污染、标本保存时间过长和标本凝固不全等。
1、标本的溶血血红蛋白中含铁血红素有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因此,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标志的ELISA测定中,如血清样本中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则很容易在温育过程中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入的HRP底物反应显色。所以在采血时应注意手法,采集的血液勿用力振荡,严防标本溶血。
2、标本的污染菌体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可使实验出现非特异性显色。因此,ELISA检测宜采集新鲜标本,如不能当时测定,5 d之内应4℃保存,1周后检测应低温冻存;同时,收集标本采用无菌试管,可防止标本的污染。
3、标本的保存标本在冰箱中保存过久,血清中IgG可聚合成多聚体,AFP可形成二聚体,在用间接法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甚至造成假阳性。 冰冻保存的标本反复冻融产生机械剪切力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有破坏作用,可引起假阴性结果。因此,ELISA检测尽量采用新鲜标本,长时冻存的样本避免反复融冻[3]。
4、标本凝固不全凝固不全的血清中含有部分纤维蛋白原,可使结果呈假阳性。解决的方法有:
①于采血管中加入适当的抗凝剂;
②将采集后的血液放在架子上再放入37℃水浴中1 h,待充分凝固后再离心分离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