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姐:18988705867
2月14日,东莞市“三重”建设工作会议举行。记者获悉,今年我市将强力推进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实现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使“三重”建设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大依托。
在此之前,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率领的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佛山、惠州和广州学习考察,重点观摩了“三重”项目,得到了诸般启迪。此次会议的召开,可被理解成是政府高层取经归来之后的总结大会和誓师大会。时不我待,人心思变,“三重”建设必须尽速从恢弘蓝图植入东莞现实土壤之中。
据悉,今年我市将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6项,总投资12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2亿元;安排重点预备项目102项,估算总投资997亿元。显然,这就好比以一个千亿规模的战车,去推动锈迹斑驳的东莞传统经济模式实现轰然转型,彰显出东莞政府基于紧迫情势的勇气、魄力和远见。
其实早于2006年,“转型升级”的概念既已提出,此后一直在阵痛中寻求突破。去年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再次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努力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号召。如果说5年前,提出“转型升级”尚且含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涵的话,今时今日再次旧话重提,就已经到了“转亦转,不转亦转”的地步。
对于东莞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转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能否在保持经济社会稳健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平滑、从容、高效和成功的转型,考验着政府驾驭、宰制错综局势的智慧和耐心。
东莞之转型,正如中国之转型,先发经验不甚寥寥。而东莞更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所以,东莞转型不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项精密机巧的艺术。倘使纲举目张、直指目标,我们就必须紧握“三重”这个“阿基米德支点”,仰赖其内生的“榕树效应”,以期尽快打通东莞转型的任督二脉。
我们还要清楚,东莞转型并非平地起风雷。我们并非没有项目,而只是缺乏大项目;我们并非没有产业,只是欠缺产业链;我们并非没有转型平台,而只是没有宽阔大平台。因此,东莞的转型路径,应该是盘活存量资源与遍寻增量资源齐头并进的过程。现实来看,尤以前者为要,这在我们的意志力和控制力范围之内。
当然,“三重”建设更需强调其开放性。央企、大型国企和私企、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皆是我们猎取的重点目标。我们需要筚路蓝缕,自力更生,亦需要借力打力、再造山河。东莞经济的血脉中,不仅要流淌着制造业的血液,更要流淌着创造业的血液。
“三重”不会自动从天上掉下来。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局势下,各地对“三重”的争夺已趋于白热化。而东莞将凭什么四海归心?归根到底,拼的诚意、政策、资源、资本、环境以及一股子锲而不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惨烈的争夺战中赢得先机,*终鼎定转型大业。
联系人:刘小姐 手机:18988705867 电话:0769-2268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