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化技术从大厦走向小区,迈进千家万户独立的家庭,那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一个模式才可以称之为智能小区或智能化家庭呢?尽管几年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提出了“智能住宅”的概念,我国也在着手定制小康住宅的电气设计标准,同样这个概念和标准也和智能大厦的概念与定义一样,至今尚没有取得一致的认同;但是我们认为有一点可能是共同的看法,即:智能小区的智能化*终体现在小区内独立家庭运用多元信息技术(IT),并达到监控与信息交互的程度(或能力)。为此智能小区(乃至智能化城市)必须提供相关在物理和逻辑层面上的设备、技术与多元信息源的支持。因此我们由此可以得出智能小区的基本(初步)概念:“在现代化的城乡住宅小区内综**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4C技术(即: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与网络和智慧卡运用),建立一个由小区综合信息服务和物业管理中心,通讯接入网和家庭智能化系统组合的”三位一体“小区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即智能小区服务与管理系统──IntelligentHome Services amp; Management System(HIS amp;M)。
二、小区智能化与家庭智能化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特别是近年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IT)正在由智能大厦(IB)走向智能住宅小区,进而走进家庭(SH)。现代社会的家庭成员正在以追求家庭智能化带来的多元化信息和**、舒适与便利的生活环境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我国也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中,将建设智能化小康示范小区列入国家重点的发展方向。因此也就必然促使智能化技术从智能大厦建设热中向智能小区乃至家庭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早在几年前,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先后提出了“智能住宅”(SmartHome)的概念。其实现目标就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BS)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家庭智能化就是由一个智能化系统构成**、舒适和便利的信息化居住空间,从而适应人们在21世纪信息社会中的快节奏和与外部世界保持完全开放的生活环境。早在1983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就组织专门机构开始制定家庭电气设计标准,并于1988年编制了**个适用于家庭住宅的电气设计标准,即:lt; lt;家庭自动化系统与通讯标准 gt;gt;,也有称之为家庭总线系统标准。在其制定的设计规范与标准中,智能住宅的电气设计要求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 1)具有家庭总线系统; 2)通过家庭总线系统提供各种服务功能; 3)能和住宅以外的外部世界相连接。
我国也从1997年初开始制定《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在“导则”中规定了小康住宅小区电气设计在总体上应满足以下的要求: 高度的**性 舒适的生活环境 便利的通讯方式 综合的信息服务 家庭智能化系统
同时也对小康家庭住宅在**防范、家庭设备自动化和通讯与网络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三级设计标准,即: **级为“理想目标” **级为“普及目标” 第三级为“*低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更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信息化社会的日益逼近,必将导致人们在家庭住房需求概念上的彻底变革。从以往追求居住的物理空间和豪华的装修向着享受现代化精神内涵与浪漫生活情趣的方向发展,追求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智能化家庭所提供的是,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电子购物、网上医疗诊断、参观虚拟博物馆和图书馆、点播VOD家庭影院,甚至于在数千里之外遥控家里的空调设备进行温度调节和家庭电器的控制,以及照明的亮度调整,当家庭中发生**报警(包括:盗警、火警、煤气泄漏以及**紧急呼救等),在外的家庭成员可以在接到报警信息以后,通过电话线路查询和确认家庭中的**状况。浅谈小区智能化系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