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船舶碰撞事故得到控制 泄漏约1200吨燃油 2004-12-12 13:32更新 来源:中新社 12月7日发生在珠江口水域的船舶碰撞泄油事故目前已得到控制。此次事故共造成约1200吨燃油泄漏。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处海域发生碰撞,造成泄油事故。事故发生后,交通部和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想方设法把损失减到*小。几天来,经过现场工作人员的艰苦奋战,清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至12月10日17时,共出动飞机6架次对溢油进行监控,出动各类清污船、渔船百余艘次,清污专业人员数百人,投入了收油机、消油剂、吸油毡、吸油拖栏、吸油粉等大批器材物资。本次事故泄漏的1200吨燃油中,现已回收油垃圾138吨、油污水262吨。海事巡逻直升飞机11日上午从撞船点向西120海里的范围内进行搜寻,除发现一个长600米,宽50米的薄油膜带外,没有发现新的大片油污区域。目前,德国籍集装箱船仍在事故水域,暂时没有危险。另一艘被撞外轮巴拿马籍船舶10日擅自离开香港,出现不正常移动,目前已被海事直升机和巡逻艇引回珠海高栏港接受海事调查。(来源:新华网;记者吴俊郭莹玉)编辑:陆云 黄浦江吸油行动 8月5日凌晨,黄浦江上游吴泾热电厂码头附近,一艘运载煤炭的万吨轮遭遇铁壳船“暗袭”,燃油舱被撞出一个50厘米见方的洞,黑色油料从破洞中喷涌而出,受污染江面长达8公里。 从那**起,几十艘大船小船,数百名工人,从早到晚顶着酷热、忍着疲劳、深入水中除油清污。本报记者赶赴现场,记录下这次声势浩大的“吸油行动”的点点滴滴。 火局过油的芦苇 一片片乌黑发亮的芦苇,每一根都“挺直腰杆”,就像刚涂过摩丝的头发。8月8日上午,在受污河段沿岸,能见到很多片这样的“发丛”。 芦苇是汛期抵抗洪水的重要屏障,就算已受污变色,也不能连根拔除,只能用镰刀“收割”。于是,每天都有大量的民工给滩涂“剃头”。 “吸油面纸” 围油栏和吸油毡,是这次吸油行动所用的两大利器。 围油栏看上去像一节节“莲藕”,中间有绳索相连,漂在水面上,围成圈,能阻挡油侵。围油栏分橡胶和塑料两种材质,不管哪一种,表面都能够吸油。为了此次排污,据说有关方面已**了3000米的围油栏。 码头上、小船上,有许多工人朝严重受污的区域抛洒一张张白色的“塑料纸”,这便是吸油毡,用特殊化合物制成,功效如同“吸油面纸”。等到一张白色的吸油毡变成了黑色,就得换新的了。很多清污船的侧舷和船尾也绑着吸油毡,远远看去,就像浮标。万吨巨轮沉没 三亚实施紧急清污 (2003年04月07日) 4月6日下午,看到三亚市红沙码头出海口海域开始恢复到以往的蔚蓝色时,海南海事局防污处的一位负责人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他很高兴地告诉记者,经过连续的紧张工作,三天前因为一艘出事巨轮泄漏到海面上的的污油目前已清理干净。 三天前,广州籍万吨巨轮“沙河口”号,在三亚海域施工中出现海事事故,巨轮底仓的油污全部被海水冲上了海面,造成局部海域受到污染,同时,出事的“沙河口”轮上还有500多吨燃料油。而出事海域不远处就是三亚有名的旅游风景区以及三亚红(图�D�D围油栏内装满了吸油毡)沙码头海水养殖区。 当日,海南海事部门随即先调用了400多米的围油栏将污染海面紧紧围住,随后,一种专用于清理水面上污油的设备----撇油机被海事部门的“华利1号”环保清污船投入使用。 在清污现场看到,撇油机上的轮片转动并将大量的油污水吸附上来,再经过油水分离后,污油直接回收到了排污舱内。24小时后,控制在围油栏内的浓厚污油已基本被**。为了彻底清理掉海面上的污油和少部分漂浮在围油栏外面的污油,海事部门又调集了5条机动船、20多人以及20多包吸油毡,受污海面被再次过滤了一遍。红沙码头出海口海域开始恢复到以往的蔚蓝色。 上海黄浦江集中清污**展开 确保三天**完 解放日报讯(记者郑红) 各方全力配合、确保市民用水**的“清污行动”昨天清晨6点在黄浦江上游打响。由上海海事局、上海警备区、武警上海总队、沿岸码头单位和上海港清污单位等组成的16支队伍,分散在从吴泾热电厂至闸港之间大约8公里的受污江段,展开**“八五溢油事故”的大规模行动。 8月5日凌晨4点多,黄浦江上游发生轮船被撞而泄漏燃油的事故后,有关方面紧急调 动专业船只、组织人员**油污。截至前天,已经回收了200余吨油污物。由于本月中旬黄浦江将有天文大潮汛来临,为防止油污因潮流风向原因,向上游处的上海水源保护区扩散,在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下进行三天集中清污行动。昨天早晨,由市清污行动指挥部统一部署,参加清污行动的各单位分区域赶到清污现场,接替连续作战已相当疲惫的批清污人员。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受污染江段增设的围油栏已布设完毕,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奋战在近岸湿地、滩涂中,用吸油毡吸附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油,用铁铲将已浸入污油的泥土铲除,用镰刀将被污油污染的水草割除,许多战士浑身上下沾满油污。据了解,为确保三天内基本**油污,本市有关部门已调拨了数十万只草包和大批吸油毡、吸油棉、围油栏等清污设备,物资供应充分。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支援之手,有的送来了洗涤剂,有的送来了饮用水。据了解,昨天共出动了海事巡逻艇、清污船、打捞船等173艘,清污人员共**各类油污染物800余吨。 据悉,为防止漂浮的污油影响黄浦江上游水质,市水务局与太湖流域管理局加强协调,在**开启太浦河29孔闸门的基础上,在江苏、浙江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昨天下午紧急启用年内刚建成的大流量、低扬程的泵站,确保太浦河下泄流量达到每秒150立方米以上,以减少污油上溯概率。 副市长杨雄昨天下午视察了清污现场。《解放日报》2003-8-11浦江再现油船相撞 工作人员紧急回收溢油抢修 2003年08月22日 08:49:50 昨天下午,黄浦江草临线轮渡站附近,发生两艘油船相撞事件,一艘油船水线以下右舷货舱受损,货舱中的油发生部分泄漏。兰州路海事处接到报告后,马上派出船只和人员赶往出事地点,一边堵漏洞,一边布置围油栏,事故中没有人员受伤。 昨天下午,正准备靠岸装油的空船“金浩8号”与满载200吨380号重油的“俞朵油699号”相撞,“俞朵油699号”右舷货舱受损,重油外溢。上海海事局兰州路海事处接到报告后,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派出拖轮将受损船只拖到岸边,“俞朵油699号”的船员也努力自救,用棉纱等物品堵塞漏洞。 上海东安海上溢油应急中心也紧急出动救援人员,在受损船只周围铺设了200米长的围油栏,并对溢油进行回收。 由于“俞朵油699号”货舱进水,为防止舱内的重油在水压下继续渗漏,救援人员已组织船只,将“俞朵油699号”船舱中的剩油过驳到另一艘船上,泄入江中的重油量到昨天傍晚发稿时为止还未统计出,但上海海事部门认为溢油量不大,撞船事故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之中。 (记者曾曙华) 目击现场 事故现场位于高桥石油站3号泊位附近。昨天晚上9时许,记者赶到事故现场。刚刚翻过2米多高的防汛墙,迎面就扑来一股浓烈的油气味,记者看到"金浩8号"船正停靠在3号泊位,表面看来完好无损,偌大一艘上千吨的油船,看不到一个人影;而在前方100米处的5号泊位,灯火明亮,人影晃动,据悉那就是受损漏油的"俞朵油699号"停靠的地方。 据自称是"金浩8号"船长的李先生称,他的船载重近2000 吨,来自浙江舟山;当时他的船正准备停靠到3号泊船位装油,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与"俞朵油699号"相撞了,因为李先生的船比较大,当时他并没有感觉出船有什么异样,但后来就听说"俞朵油699号"被撞漏油了,而自己的船一点损伤也没有。 在5号泊船位,记者看到六七个船员正在对"俞朵油699号"进行抢修。船头甲板上除了粗大的抽油管外,还散放着成堆的吸油毡,白色的油毡已经变成黑色。由于江面光线黯淡,记者无法看清周围水域是否遭到污染。 记者趴在"俞朵油699号"的一个船舱口看到,这个发生漏油的油舱已经被抽干了,但油舱内黑漆漆的,一个船员正在抢修船舱的裂缝,裂缝处江水不断涌进来。据该船的一船员介绍,当时只听见"轰"的一声,两船就相撞了;结果过了几分钟,江面上就有重油冒了上来,他们马上通知海事局,并立即组织自救。两名船员迅速潜入水中用棉纱去堵裂缝,而船上人员用吸油毡去吸江面上的浮油,并迅速将重油转移到另一艘油船。 至记者截稿时,船上人员仍在进行抢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