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湖南前准备采访提纲时,发现火电厂的种种之于自己,全都是问号。似乎想看一部大结局,就必须找到所有疑问的答案。于是将能想到的问题列了60多个,密密麻麻地填满白纸。
后来发现,这60多个看似涉及火电厂经营、运行、燃管、环保、管理甚至技术等诸多问题,在真正的采访中只是浮在浅层。解开这60个疑问,却发现每个疑问背后,还会有成百甚至更多的疑问等着去展开。
归纳为二,一是在熟悉每个细节的同时,发现致命的隐忧已经渗透到了火电行业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另一个是发现火电厂除了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的亏损外,更大的隐性问题也已经开始显现。
且举几例,为了减少成本和支出,火电厂都会采取一些无奈的方式,比如“带病运行”机组。什么意思?只要机组没有大的停机故障,小问题已忽略不计,照常运行,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这些小故障很可能在累积不久后成为大隐患。
再者,火电厂都会采用掺烧的方式节约成本,这其中有煤炭价格过高的原因,也有煤炭指标不均的因素。一般地,重点合同煤的质地比较稳定,而市场煤由于产地的不同和中间商的利益原因,火电厂都会以高热值的重点煤掺烧低热值的市场煤,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后端除尘、脱硫甚至脱硝和排污方面出现大的数据波动,从而形成隐性的污染问题和环保装置的**隐患。
更甚者,由于火电厂的连年亏损,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流失已经成为继火电亏损、煤价上涨之后火电企业当前的*大隐忧。
在湖南某电厂采访时,该厂人力资源部提供了一组数据,从2008年到2011年,电厂技术岗位离职94人,仅去年一年就流失了45人。用该电厂一位负责人的话说,这么下去,亏损还没拖垮电厂,人才流失就已经提前毁掉了电厂。这些岗位人员大都集中在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经验要求比较成熟的岗位,他们的离职,缺口将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新人的引进问题,低廉的工资水平何以引进高能力的技术人员,而培养新人不仅需要时间,更面临培养出来后继续流失的风险,而且这些岗位在没有形成成熟接驳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电厂的**性问题和风险。
采访中,我接触了数十位电厂职工,对于当前的工资,他们道出了同样的苦衷,工资已经四五年没有涨了,“我们不求别的,只要工资涨幅能持平CPI的涨幅就行。”
这种职工内心的苦水其实已经从一个侧面映射了火电厂的层层危机,火电厂,是时候考虑出路的问题了,如何走出困局,不仅是湖南火电厂的问题,更是国内所有火电厂的共性话题。
采访回来,将所有的问题开始一一梳理,发现这一切的源头,其实全都圈定着同一个关键字:钱。政策性亏损是电厂负责人无奈的表态。我曾问这些负责人,是否考虑过引进辅业和三产投资,比如金融、房地产等等,来化解资金困局,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我们拿什么投资?
正如企业们自己所说,企业只能解决经营层面的问题,不能解决政策的问题,现在的火电困局已经不是企业能左右和改变的。
那么,当前来看,摆在政策相关部门面前的选择有两个,A是重回计划煤计划电,B是放开电力市场进行市场煤市场电。可惜的是,有关部门必须选择C。
冬日的湖南,寒冷料峭,走在街上,听到了《春天在哪里》,心情顿时复杂,火电厂的春天在哪里呢? 市场煤计划电 能否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