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目录 >>> 无氧铜绞线
仪表展览网 >>> 展馆展区 >>> 6N铜绞线99.9999%高纯度
> 6N铜绞线99.9999%高纯度

产品资料

6N铜绞线99.9999%高纯度[产品打印页面]

6N铜绞线99.9999%高纯度
  • 如果您对该产品感兴趣的话,可以
  • 产品名称:6N铜绞线99.9999%高纯度
  • 产品型号:
  • 产品展商:金泰仪器
  • 产品价格:0.00 元
  • 折扣价格:0.00 元
  • 产品文档:无相关文档
简单介绍
6N铜绞线99.9999%高纯度 在这科技发达的时代,探索复杂环境的科技进程中,低温工程始终是量子计算、核聚变装置、深空探测等冷却领域的核心挑战。当温度降至接近低度的4.2K(-268.95℃),常规材料性能会急剧出状况,但照盛机械的ZS-6N无氧铜导线,被称为"超低温导体老大"的6N无氧铜绞线导冷带,正在这个低寒世界书写新的篇章。
产品描述
6N铜绞线99.9999%高纯度 纯度: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材料跃迁
ZS-6N无氧铜(纯度99.9999%)的诞生标志着材料科学的重大突破。每百万原子中仅含1个杂质的纯度,使其晶格完整性达到工业材料的。相比常规无氧铜(纯度99.99%),其晶界缺陷减少两个数量级,电子平均自由程在4K低温下可延伸至毫米级——这相当于在微观世界中构建出近乎理想的"电子高速公路"。
正是这种原子级的规整,造就了其惊人的导热性能:常温下410-420 W/(m·K)的导热率已超越白银,在4K极低温环境中更飙升至1100 W/(m·K)以上。实验数据显示,当温度梯度为1K/m时,直径3.58mm的绞线可承载高达500W的热通量,相当于在头发丝粗细的截面上实现千瓦级热传导。
ZS-6N无氧铜绞线 结构:微米级绞线的工程奇迹
导冷带的超凡性能不仅源于材料本身,更得益于结构设计。每根导冷带由10000根直径0.02mm的超细铜丝精密绞合,这种设计蕴含三大工程智慧:
量子隧穿抑制:单丝直径小于电子平均自由程(4K时约0.05mm),有效避免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的传导损耗;
应力消散网络:万根细丝构成的柔性结构可吸收0.5%形变量,在超低温收缩时保持结构完整;
界面热阻优化: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使铜丝间接触热阻降低至10^-8 m²·K/W量级。
这种"以柔克刚"的设计理念,使得导冷带在保持高导热性能的同时,可承受200次以上液氦温区热循环考验,使用寿命较传统铜棒提升30倍。
场景:开启量子时代的基础设施
在量子计算机的稀释制冷机中,6N无氧铜导冷带正成为不可替代的热管理核心。其能效表现令人惊叹:
在IBM量子体积1024处理器中,单根导冷带可在15分钟内将量子芯片产生的20mW热量从10mK温区导出,降温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400%;
(EAST)核聚变装置中,6N铜导冷带与Nb3Sn超导磁体的组合,使磁体冷却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18小时,每年可节省液氦消耗1200立方米。
性能边界:从理论到技术突破
目前1100 W/(m·K)的实测导热率仅是材料潜力的冰山一角。根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当铜晶体取向优化时,其4K导热率理论极限可达2600 W/(m·K)。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实验室正从三个维度推进:
晶体织构控制:通过动态再结晶工艺,使(111)晶面占比提升至95%以上;
同位素纯化:将铜-63同位素丰度从天然69.17%提纯至99.99%,降低声子-同位素散射;
表面拓扑优化:采用飞秒激光雕刻纳米柱阵列,将表���辐射热损降低至0.3W/m²。
未来展望:从深冷到深空的材料远征
随着6N无氧铜导冷带性能的持续进化,其应用疆域正快速扩展:
量子互联网:作为量子中继器的热沉材料,确保光子探测器在4K温区保持亚纳秒级响应速度;
聚变发电:与高温超导带材构成"双极"冷却系统,使托卡马克装置紧凑化成为可能。
6N无氧铜绞线导冷带正在重新定义掌控严寒环境的能力边界。这项材料科技的突破不仅代表着当下热管理技术,更预示着在量子计算时代、太空文明时代,我们将拥有驾驭零度的钥匙——这或许正是材料工程师们写给严寒世界的篇章。
ZS-6N无氧铜绞线的参数:
99.9999%低温4.2K导冷带 单根铜丝直径0.02mm
概述:
99.9999%无氧铜具有高纯度、高导电和导热性能,适用于对材料性能要求很高的应用场景。其物理性能和特性均得到了多个来源的确认,显示出数据的一致性。
导热率:
常规无氧铜导热率为380-401 W/(m·K)(20℃),而6N无氧铜因纯度高、晶格缺陷少,导热率可接近410-420 W/(m·K)(特定条件下测得),接近白银的导热性能,在寒低温下,晶格振动(声子散射)被大幅抑制,热量传递主要由自由电子完成。高纯度无氧铜的缺陷极少,电子平均自由程显著增加,导热率随之提升,在4K超低温时,导热率可提升至1100 W/(m·K)以上,4K导热率下限:1100 W/(m·K)(仿真验证)。
理论极限值:2600 W/(m·K)(10K实验推导,4K时可能更高)。
规格:直径3.58mm 
单根直径0.02mm 
平方数:10;

产品留言
标题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内容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
注:1.可以使用快捷键Alt+S或Ctrl+Enter发送信息!
2.如有必要,请您留下您的详细联系方式!
  •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与产品质量。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为注册会员自行发布,若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存在争议,平台将会监督协助处理,欢迎举报
产品留言
标题
内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公司名称
联系地址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
注:1.可以使用快捷键Alt+S或Ctrl+Enter发送信息!
2.如有必要,请您留下您的详细联系方式!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6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