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即将告别“2元时代”背后,折射出公共服务背后的隐患。依靠地方财政补贴公共服务注定难以持续,地铁涨价或许只是开始,水、电、天然气价格有望跟涨。
北京地铁调价暴露公共服务隐患
北京市日前公布的一份通知中提出,地铁涨价只是开始 电价改革为时不远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这意味着北京地铁“2元时代”将终结。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表面上看这是地铁票价问题,实际上折射出公共服务背后的隐患。
目前的公共服务大多是由垄断性行业提供,
看到这个标题不必惊讶,我认为对于三星这样一家“财大气粗”的韩国公司来说,这是极有可能的事。只不过关于科技公司涉及汽车制造,财大气粗 三星造电动汽车靠谱吗?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苹果与Google,一家瞄准了车内互联,一家迷上了自动驾驶。殊不知,核相仪在我们嘴边挂着的这些科技巨头中,*有“资格”去造汽车的,其实是三星。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降低企业向社会收取的费用,弥补相关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这种做法集中体现在自来水、煤气、电力、电信、交通运输等等城市发展基础产业上。
不可否认,财政补贴对一些公益性行业很有必要,地铁涨价只是开始 电价改革为时不远但财政补贴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不公开不透明,行政力量占据**主导,导致运行效率低、易滋生腐败等弊端。
近年来,部分公共服务企业在价格方面频频向市场和国际看齐,而在运行机制、制度建设、服务质量方面,则往往以所谓“国情”作为托辞,拒绝或延缓“接轨”,导致公众普遍对公共服务涨价反感。
靠地方财政补贴公共服务难持续
数据显示,北京市每年都有巨额财政补贴专项投向公交、地铁。2008年至2012年,北京市对地面公交、轨道交通补贴逐年递增,平均占政府财政收入的5.5%,远高于广州的1.3%、上海的2.1%。
北京对地铁公交的高额补贴必然挤占其他民生支出。以2012年为例,北京公交补贴占财政支出的11%,而当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7.6%。这种补贴政策是一种“普惠”政策,与“定向”补贴相比并不是*明智的选择,也不利于公交的可持续发展。
在**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失业救助等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大部分由政府低价提供,能源、电力、邮政、铁路等垄断性行业也基本由政府控制。之后,随着社会福利开支日益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差距开始扩大。同时,官僚作风、运行效率低下等由政府包办提供公共服务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事实上,水、电价格改革已开始进行,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将水电资源按照用途、用户分类收费。天然气价格的改革也在进行中,地铁涨价只是开始 电价改革为时不远建立了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网站上公布的《政府定价目录》,北京市生产和销售的天然气、自来水等生活必需品价格都是由北京市发改委来确定。电价虽是由国家发改委定价,但由于此前价格扭曲,未来上涨趋势已经可以预计。
2009年北京市财政收入结束连续14年的20%以上高增长,仅增长10%,而财政支出并未明显减少。当年北京先后上调水价、电价,同时天然气价改方案也浮出水面,掀起一轮涨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