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配色系统在塑料配色中的应用 我们推送了《电脑配色系统在塑料配色中的应用系列》的**篇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电脑配色” 我们将继续这个系列,为大家进一步深入介绍“电脑配色的原理是什么” 电脑配色的原理是什么 颜色是由光源、物体及观察者相互作用而产生。每种光源又可分解为各种波长光的混合体,正如白光可由红光、绿光、蓝光混合得到一样。每种颜色对各种波长光的吸收和反射是不一样的。就像配色师首先要对各种材料的颜色表现有足够的认识,才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配色。电脑配色系统首先也要对每种材料的颜色特性进行测量,建成有足够信息的数据库,然后才能依据这些数据库,配制目标颜色。 电脑配色的基础都是基于材料对光的吸收和反射进行计算。 材料的吸收和反射示意图 Kubelka-Munk 理论是配色的重要理论基础,于1931年被Paul Kubelka和Franz Munk 提出。颜色可以用反射率光谱表示,为了研究物体颜色混合配色的原理,两位科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发表了Kubelka-Munk 理论。简单来说,Kubelka-Munk 表明了物体的反射率是基于颜料的散射和吸收系数,并受物体的厚度和基材的影响。Kubelka-Munk提出K/S概念,指出其具有加和性。 K= 吸收系数 S= 散射系数 R= 反射系数 基于K/S的电脑配色系统 基于Kubelka-Munk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配色计算模型: 1,单项常数模型 该模型认为色料只吸收光,但是不会散射光。K吸收系数主要来源于色料的影响;S散射系数主要来源于基材的影响。主要适用于纺织品、透明油墨及全透明产品配色。 Ca,Cb,Cc,…… 浓度;a,b,c,……=各个色料 Ka,Kb,Kc,…… 吸收系数 Sa,Sb,Sc,…… 散射系数 Ks 基材的吸收系数 Ss 基材的散射系数 在单常数理论中,K 影响因素是色料,S 影响因素是基材。所以Sa.Sb.Sc…...等各个色料的散射系数可认为“0”,那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2,双项常数模型 该模型适用于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产品配色应用。该模型认为色料有选择性的吸收和散射入射光。例如塑料和涂料产品配色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不同量的白色料,那么S 散射系数就会受白色料,彩料,以及基材三者的影响。故K吸收系数和S散射系数需要从色料中分别计算得到: Ca,Cb,Cc,…..C=各个色料浓度,a,b,c…色浆 Ka,Kb,Kc,…..K=色料的吸收系数 Sa,Sb,Sc,……s=色料的散射系数 Cw,Kw,Sw 白料的浓度,吸收和散射系数 为了得到各个色料的吸收和散射系数,通常需要将白色料,黑色料与各个彩料相互组合之后进行计算,及通常说的混白与混黑。 白料:假设其Sw=1,所以Kw=(K/S)w 黑料以及彩料: r:白浆的减少量;随着白浆量减少,(K/S)r会越来越大。 m:主色 b:黑料或者各个彩料 由以上可以计算出白色料,黑色料以及各个彩料之间随着白色料变化,各色料浓度的变化以及K/S 的变化。该算法特别适合不透明产品配色。对于半透明的产品需要使用**值以及双项常数配色原理,还需要考虑树脂,白料影响到遮盖率的变化。 3,多项常数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配色结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远比单项常数和双项常数计算复杂。特别是对于半透明的产品配色,有时实际配色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甚远。 故此时需采用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更精准的配色效果。 如爱色丽公司拥有**的多项常数模型,其基本原理如下: f(K,S,BC,MC) + Rsurface = Rcolor 其中: K = 吸收系数 S = 散射系数 BC =颜色层的2个分界面状态 MC =仪器测量条件
爱色丽配色系统(便携式分光光度计)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