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世博园 直饮水点成游客消暑优选
解密世博园 直饮水点成游客消暑优选
刚出梅,即入伏,黄色高温预警日日高悬。这几天,上海世博园迎来了半年展期中的炎夏考验。虽说骄阳似火、人流如织,许多游客却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热”。因为无论是排队进馆,还是在馆外四处逛,总能不时感受夏日里的清凉。
当空调这一现今人们*为依赖的降温设施无法施展,这座全开放式的大型公园如何安然度夏?记者昨日入园探访,从小水滴里发现了不少“清凉智慧”。
直饮水:0.01微米小孔滤掉病毒**
下午2点,正欲赶去加拿大馆参观的大学生杨灏不知不觉已在烈日下“暴走”了半个多小时。口干舌燥之时,一座直饮水台出现在面前。弯腰、俯身、摁下龙头,清冽爽口的水珠如清泉般注入唇间,顿觉神清气爽。
盛夏酷暑,遍布园区的108个直饮水点成了游客们的消暑优选。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在这里喝到的每一口水,从自来水厂进园后还在世界先进水平的直饮水机中过了三关。
——炭罐,内含吸附性超强的活性炭颗粒,可把自来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一一“揪”出; 电导率
——超滤膜,这种物理筛分能彻底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病毒、胶体及大分子有机物,降低水的浊度,赶走异味;
——紫外灯管,负责二次****,筑起出水前的*后一道**屏障。
世博直饮水有3道处理工艺和200多项技术标准,水处理工艺中技术含量*高的当数膜技术。相比“絮凝+沉淀+****”的传统净水工艺,膜过滤属于物理方法,绝无二次污染。不过,这层病毒去除率可达99.99%的“PVC合金超滤膜”并非想象中一张薄如蝉翼的大网,而是一根直径仅1毫米的空心塑料管,在它0.3毫米厚的超薄管壁上,布满0.01微米直径的小孔——当自来水流经一根根并列而排的塑料管,病毒、**等有害物质被孔筛阻挡在管内,纯净水则穿孔而出。电导率
PVC合金超滤膜发明人、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良刚教授告诉记者,经过3道过滤屏障,世博直饮水几乎测不出**数和氨氮数,浑浊度和pH值100%达标,水质优于欧盟标准。
按照7000万参观人次、每人每天饮水1.5升计算,世博会期间,至少需要2.1亿瓶500毫升的瓶装水。如今,有了1646个直饮水龙头,游客们不必再人手一瓶水,仅此一项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60吨,为城市“砍”掉几座塑料垃圾大山。
画外音:“把高贵的超滤膜当作白菜卖”,曾是陈良刚多年的梦想。在国际膜行业,超滤膜大都采用特殊工程塑料制成,成本居高不下。经过20年悉心研究,陈良刚从几百种材料中选取了*廉价的工程塑料——PVC,再配以一定比例的合金,使塑料管由疏水变为亲水,终于将超滤膜“平民化”了。搅拌机
世博会后,“闲下来”的直饮水台能“转岗”到写字楼、学校、居民小区等处;上海人家也可将小型直饮水机搬回家,利用水管里的余氯,能省去紫外**这一步,从而完全不需用电。与每桶5-10元的桶装水相比,同样一桶水,水处理成本只是0.1元。
造雾机:92.9米/秒高速撞出4微米雾粒
中午时分,世博园里的温度超过35℃。游客们纷纷来到世博轴和高架步道下避暑。此时,高架下的喷雾器全部开放,绵绵细雾扑面而来,清凉提神。
降温薄雾同样是普通自来水的杰作。要了解从水到雾的神奇过程,不妨“爬”上世博园内*有名的喷雾降温建筑——世界气象馆的“屋顶”,一探究竟。这层白色膜布中藏有4100个喷嘴。造雾时,3台高压机组将净化后的自来水以92.9米/秒的高速甩向喷嘴,撞击喷嘴上的撞针,瞬间制造出直径仅4微米的雾粒,而后在风力作用下飘散到空中。当4000多个喷嘴同时“吐雾”,整个展馆就成了一朵漂浮在雾气中的云。
世界气象馆副馆长刘欧萱告诉记者,喷雾可有效隔断展馆“表皮”的热辐射,为馆内降温5℃;同时,雾滴在蒸发过程中带走热量,为场馆的周边环境降温2℃。
放眼世博园,中国馆、沙特馆、日本馆等40余个热门场馆外游客排队等候的蛇行区,不约而同地笼罩在一团轻雾中,“喷雾+风扇”的组合降温法为人们驱散等候的焦躁。据世博会喷雾设施供应商之一、上海腾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冯杰介绍,在炎热的室外,风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降温作用并不明显;配合喷雾装置,则立刻有了清风送爽的舒适感。现场监测数据显示,喷雾设施的降温幅度一般在6℃左右,雾化所产生的负离子含量是普通城市区域的2000至5000倍,而耗电量仅为风扇的50%至75%。PH计
有趣的是,为了营造*适宜的体感舒适度,雾滴的“舞步”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温度、湿度和风力、风向的变化不断调整。比如,梅雨季节与盛夏的喷雾频率就有所不同,而喷嘴安装的高度和排列组合方式等则依据不同的建筑结构决定。
画外音:用人造雾来降温的点子,曾应用于西班牙萨拉戈萨和日本爱知世博会,是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室外降温法。在我国,控温喷雾系统已积累了近10年的研发和应用经验,先后在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上海特奥会,以及杭州和广州市区的部分公交车站成功应用,而上海世博会是这一技术在国内的*大规模使用。电导率
世博会后,这种近自然的降温方法有望在申城的公交和轨交车站、大型剧场、体育中心等公共场所推广。目前,有关部门已将杨浦区鞍山四村选定为喷雾降温的试点社区,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有望成为首批校园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