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提高自动化程度的症结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提高自动化程度的症结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来自于认识上的差异,不少水泥同行认为信息化与自动化于当前国情尚不成熟:或认为市场自动化产品质量尚未过关,白花钱;或认为效益不明显,可有可无;或企业资金不足,可以放缓;或认为国人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偏低,很多工作可以用人代替(如库位测量工作)。所有这些认识都会导致成为自动化的漠视。

  认识来自于实践,当前有哪些症结影响了自动化的开展呢?

  一方面从国内的自动化发展的水平看企业外部症结;

  我国自动化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在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形成的早期有些自动化项目的效果确实不能令人满意,使得原来的热心者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国家重点项目的结果为例)

  不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可以借用,但不可照搬。原因是行业之间的特点不尽相同,复杂程度不一,而且自动化必须与工艺要求相结合,才能取得成果。珠海某公司的仿真技术在国内可算是****,在电厂中应用效果较为成功,但搬用到珠江水泥厂后并无效果就是明证。

  让水泥行业感觉的总体水平是:很多自动化项目的投资高,收益低,可靠性差。

  对给料装置的基本要求就是:不仅喂入到计量设备上的物料稳定,而且要锁住上方小仓中的松动风量,不让其随物料进入到计量设备内,影响计量准确。面对这种高标准要求,有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处理喂料稳定:

  一种想法是强调对计量设备前的喂料仓内物料要求易流性好且稳定,其中主要因素有:喂入粉料仓中的粉料水分必须小于1%;料仓所用的松动风量和风压足够;仓内料位稳定;并尽可能对这些参数实现自动控制。这种要求虽然是合理的,只是同样并不容易实现,但决不应该放松对给料装置的高标准要求。

  另一种指导思想是,对物料从料仓到计量设施前要采取强制性下料措施,这是按照满足给料装置锁料、锁风的基本条件,保证计量稳定的正确思想,如选用回转式给料阀或圆盘式给料阀等,而不能采用自由式下料的闪动阀、弧形阀、三道阀等给料机械。实践证明,这种指导思想更为可靠,所有进口的菲斯特秤、申克秤,都是采用这种设计思想。

  对于细粉中含有一定量的微小颗粒物料,比如干电石渣、矿渣粉等,一般的强制给料装置就容易卡住。面对这个难点,某公司研发出的防卡堵弹性锁料叶轮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防卡堵弹性锁料叶轮有如下特点:

   有相当可靠的耐磨性能。由于叶片与两端轮面都镶砌上了特殊软质的耐磨材料,不仅叶片与内筒之间无间隙;而且内筒壁是光滑的硬质材料,摩擦系数很小;再加之设计的内筒转速很低,有利于减小磨损。

   该叶轮锁风装置遇到物料中含有尺寸不超过10mm的小杂物时,可以顺利通过。为此,在叶轮上的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钢板,另一部分为弹簧钢板,是为适应含有小颗粒杂物排除而设计的。用户为了鉴别该装置是否具备真实性能,可以在进料端处观察到此种结构。

  另一方面从我国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的管理与操作水平看企业内部症结:

  当前国内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发展形势是,更多企业在争规模、抢速度,使新建的生产线起点过低,不少企业基建阶段将仪表的配置当作可以降低投��的内容(如取消X-荧光分析仪);在生产阶段,则更是能省就省。之所以造成这种状态,不排除确实有些仪表质量不过关的原因,但更不能排除的是,企业有意低价采购劣质仪表,或使用维护不当,或使用条件不具备的原因。

  如果把这两方面症结结合在一起,更应该有这样一个教训值得吸取,那就是不问自动化技术是否成熟,也不问企业基础管理条件是否具备,只是一味推广,急于求成,得到的只能是一无所获的怨声载道。     

  当前,国家工业信息部在推行工业与信息化工作,这是好事,水泥行业理应积极响应,但千万不要走形式化的老路,那种建立在非真数字基础上的所谓信息一把手原则,并不能为企业获得实际效益,也无法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