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土壤养分
所谓土壤养分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为碳(C)、氢(H)、氧(O)、氮(N)、磷(P)、钾(K)6种;中量元素为钙(Ca)、镁(Mg)、硫(S)三种;微量元素为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七种。此外,硅、钛、钴、钒、镍等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良好作用,称之为有益元素,大量元素中的碳、氢、氧主要来源于空气和水,在大自然能自给自足,而随着作物单产的不断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主要来源于肥料。其中氮素分成有机态和无机态。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一般在<0.1%,江苏土壤在0.02~0.5%,土壤氮素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5%)。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全氮量也高,可用土壤养分速测仪得到科学的数据。 土壤中磷素含量一般在0.03~0.35%。无机态磷包括钙的磷化合物,其中一钙、二钙易被作物吸收,高钙的磷化合物溶解度降低;铁、铝磷化合物,为难溶性的。南方酸性土壤上由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这些化合物,专业上称为“闭蓄态磷”,占无机磷的90%,一般很难被作物利用,必须研究其释放机理。有机态磷,占10~15%,主要物质成分为核蛋白、植素、核酸。土壤中的钾素平均含量在2%左右,地壳中氧化钾的平均含量在2.3%。从总量上看,土壤钾素比氮、磷要多得多。钾从土壤中的淋失量也较磷多。土壤钾素主要有三种形态:矿物态钾、缓效性钾、速效性钾(水溶性和代换性)
微量元素与有益元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对植物生长而言,只要土壤中有即可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微量元素与土壤pH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矿物态存在的金属盐如:Fe Mn Cu Zn。它们一般在碱性条件中成为难溶而失效,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因而相对有效。其有效态一般呈水溶性、交换态及小分子有机络合物。
土壤养分对土壤的生长至关重要,植物缺氮,会变黄,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及时把握土壤养分的含量是把握植物生长的基础,测土仪正是在这需求上不断发展起来的,为土壤养分的研究作出了不少贡献。